贵广高铁的开通给贵州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贵广高铁建成对贵州今后发展的影响)

中大南方2018年贵州录取结果已可查询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贵广高铁的开通给贵州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贵广高铁的开通给贵州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的知识,包括林树森为什么调到贵州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贵州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2. 贵州世博会是哪几天
  3. 贵广高铁的开通给贵州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4. 铁路是如何改变贵州的

贵州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即将成为贵州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旅游文化资源都将成为推动这一发展方向的基础。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对贵州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1.地理位置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广西、云南、湖南接壤。

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世界著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辖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

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

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气候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

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

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3.自然资源

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

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鹳、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

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50%,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亿立方米。

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

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

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

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2014年,全省共有林业系统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6个。

4.人口民族

2016年末常住人口3555.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0万人。

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

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2191.17万,占62.2%)、苗族(429.99万,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侗族(162.86万,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97万,占1.0%)、白族(18.74万,占0.53%)和回族(16.87万,占0.5%)。

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

还有253个民族乡。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5.经济产业

第一产业

农业:贵州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

生态环境良好,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三废”污染较少,具有发展畜、蔬、茶、薯、果、药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贵州正在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第二产业

工业:2014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1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全省19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18个保持增长,11个增长达到两位数。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重点行业增长稳定,分别比上年增长13.7%、8.8%、8.8%和6.6%。

第三产业

旅游业:2014年,贵州省接待旅游总人数达32134.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049.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50万人次,增长10.1%。

全年旅游总收入289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6.生态环境

截至2014年末,贵州省已获批准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7个。

已获批准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78个。

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23个。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

全省森林覆盖率49.0%。全年环保资金投入86.56亿元。

新增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4.26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上升到86.87%。

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96万公顷。工业重复用水率94.32%,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46.5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7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90.25万吨。

7.交通

铁路:贵州省会贵阳是中国西南铁路枢纽。

以贵阳为中心,黔桂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四条铁路干线贯穿贵州,营运里程达2093.00公里(2013年末)。

贵昆、川黔、湘黔铁路已实现了电气化改造,电力牵引营运里程达1138公里,货运量比以前增加一倍。

南昆铁路(贵州省境内227公里)已建成通车。

我国东西向的大能力通道水城至株洲电气化复线(贵州省境内596公里)已建成通车。

这些铁路建成后,贵州作为西南人海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对贵州,而且对四川、云南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5年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469.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完成旅客周转量138.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1%。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贵州跨入“高铁时代”。

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贵州东段正式开通,贵州全面融入高铁网。

按照国家和贵州省“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

到2020年,预计贵州全省铁路里程达到4400公里以上。

其中高速铁路接近2000公里,基本建成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铁路网。

公路:贵州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省份,是西北,西南省区通往沿海的重要中转过境地区。

2015年12月31日,贵州省提前三年实现88个县(市、区、特区)通高速的目标。

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也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这一目标的省份之一。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100公里。

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9公里。

形成15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与相邻省(区、市)形成两个以上高速公路通道。

航空:贵州省民航系统已形成“一干八支”机场布局。

干线机场是指贵阳机场。

8个支线机场分别是遵义新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兴义万峰林机场、安顺黄果树机场、黎平机场、荔波机场、毕节机场、黄平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

2013年,已建成投用的“一干八支”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25.4万人次。

共起降航班107446架次,分别同比增长25.5%和29.5%。

8.美食文化

贵州菜又称黔菜。

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

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

黔菜,是贵州本地正宗的菜肴。黔菜有两大组成部分,一为民族菜,一为民间菜。黔菜的特点是辣醇、香浓、酸鲜、味厚。

具有代表性的黔味佳肴有:糟辣脆皮鱼,宫保鸡丁,泡椒板筋,独山盐酸鳝片,汽锅脚鱼,乌江豆腐鱼,天麻鸳鸯鸽,折耳根炒腊肉,凯里酸汤鱼,辣子鸡,息烽阳朗鸡,土鸡炖鱿鱼、花江狗肉、罐罐鸡、盗汗鸡,青椒童子鸡,小米鲊。

具有贵州特色的小吃如:软哨面、遵义鸡蛋糕、毕节臭豆腐、红油米皮、丝娃娃、铁板快炒、肠旺面、酸汤面、八宝饭、素粉、雷家豆腐园子、黄桥烧饼、花溪王记牛肉粉、虾子羊肉粉,贞丰糯米饭、贵阳鸡肉饼、毕节汤圆、包谷粑、糕粑稀饭,状元蹄,冰浆,玫瑰冰粉,米豆腐、青岩豆腐果、羊肉粉、烙锅洋芋等。

9.旅游资源

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既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

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

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

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良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

全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

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通过以上对贵州基本情况的了解来看。

未来贵州在旅游业上的发展要远大于其他产业发展上的资金投入。

而旅游业也即将成为未来推动贵州整体经济增长的最佳产业。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第一.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

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

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其次,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

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

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然后,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

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

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最后,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

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

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第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

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

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第三.贵州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1.环境的多样性使得贵州的旅游资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景观的独特性。贵州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独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瀑布群、溶洞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

3.气候的宜人性。贵州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4.资源的丰富性。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

5.民族风情的多彩性。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56个少数民族,贵州有49个,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6.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7.开发潜力的巨大性。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内陆,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未加以开发利用。

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

例如:雷公山、月亮山、九洞天、威宁草海、乌江画廊、世界三叠纪公园、惠水涟江天生桥群和惠水燕子洞等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

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景物神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

全省还有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仍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

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综上所述,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旅游等资源的多样性,在贵州未来的发展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将会成为推动贵州发展的一大王牌。

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了对环境污染型产业的发展。

以上数据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贵州世博会是哪几天

2021年6月12日至9月5日因为贵阳世博会定于2021年举办,持续时间为85天,从6月12日至9月5日。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世博会展览将会展示各种文化、科技、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成就,吸引国内外参展商和游客前来观展和交流。

同时,世博会也将为贵阳市带来经济、文化以及旅游方面的发展机遇,促进地区的繁荣和进步。

贵广高铁的开通给贵州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先从国家层面说吧。它的战略用途会吸引国际注意力,把原本不起眼的偏远地区一下提高到国际地位!在说说实用意义吧。高铁通了大大加快了贵州的发展步伐;投资、贸易、旅游、物流、商通、工业、农业等得到了全面发展。贵州有北方不具备的地里位置优势,可以做好特色旅游,特色农业,提高高端制造技术,吸引人才,为大发展储备力量。

铁路是如何改变贵州的

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贵州)黔道更难,难在走不出重重大山。贵州是全国唯一平原的省份,“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如果没有交通的改变,贵州的贫穷落后不可想象。贵州地处内陆省份,不沿海不沿边,铁路是通向外界的便捷通道,为此贵州奋斗一个多世纪,如今贵州的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598公里,其中高铁已通车1262公里,贵州铁路网密度接近23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处于最高水平,贵州即将在2021年率先在西部实现市市通高铁(或快铁)的省份,目前只有黔西南州兴义市没有高铁(在建),"黔道难“成为历史,贵州的铁路四通八达、通江达海与全国同步一起奔小康。

纵观贵州的铁路发展历程,贵州修建铁路实属不易,面对喀斯特地貌的地形,修建铁路的难度不可想象,修路不是架桥就是凿隧道,其修建成本之昂贵,修建难度之大。清末(1898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境内铁路里程仅有160公里,直到1959年贵州真正意义上第一条铁路(黔桂铁路)开通,标志着贵州打通南下出海陆路通道,贵州人、贵州货从此走出了大山,外地人、外地货也走进了贵州。

上世纪60年代一一70年代,贵州加快了铁路建设的步伐,相继开通了川黔、贵昆、湘黔铁路,与黔桂铁形成“十”字铁路骨架网,到1978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1366公里,贵州已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贵阳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起步。1982至1991年贵昆、湘黔、川黔等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列车运行快速提高了2倍。此后的贵州正值西部大开发和中国高铁的崛起,2008年10月全长857公里的贵广(贵州一一广州)高铁开工,2010年9月长昆高铁(贵州段)开工,2013年3月渝黔(重庆一一贵阳)高铁开工,2013年9月成贵(成都一一贵阳)高铁开工,随着2014年贵广高铁的开通贵州已进入高铁时代,如今贵州已成为西部高铁最快最多的省份,这对贵州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贵州梦"与“中国梦"不再遥远。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高铁守夜人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相当于刮了一次12级的台风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2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