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守孝为什么要3年

古代父母去世,子女为何守孝3年 孔子一句话道清了内涵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谁知道守孝为什么要3年,为什么要守孝三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人守孝三年到底在守什么
  2. 人过世后为什么有过三年的习俗,有何来由
  3. 如果现在像古代一样,父母去世需要守孝三年会怎么样
  4. 谁知道守孝为什么要3年

古人守孝三年到底在守什么

父亲死了守三年,母亲死了守一年,不能成亲,饮食上不要太过奢侈,最好吃素,貌似也不能出仕,有比较苛刻的说收效期间不能同房,但是实际上很难真正被遵守,也就形同虚设了。

国孝指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丧事,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宴乐婚嫁,以示哀悼,一年,只有有相当高身份的人死了才能让全国守国孝,普通的妃子死了肯定是没有的,不然全国人民都打光棍了。至于皇帝嘛,在礼制上无需为妃子们守孝,就连皇后都没这待遇,因为皇帝的子嗣关乎政治嘛。

人过世后为什么有过三年的习俗,有何来由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岁数稍大的人们大都会碰到这种习俗。虽然出于迷信,这种习俗却也传承至今。

三周年“脱服”或“除孝”

亲人死后,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服三”。

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烧周年”,古称“小祥”。

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死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三周年过后,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七期和三周年之习俗:

老人逝世,俗说“归家”、“过身”、“过背”、“老掉”。入殓,俗说“入棺”、“收殓”。安葬,俗说“过山”、“出葬”。办丧事,俗说“做白喜事”或做“丧事”。

出魂:迷信以为尸体虽已安葬,而灵魂还在家中,全家出而避之。

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烧七:人死后,家人每七日到坟上祭奠一次,谓之“烧七”,共十次,谓“尽七”。百天再到坟上祭奠,谓“土百”。“五七”要选一个吉日,不一定是第三十五天。“五七”时,主要亲戚均来祭奠。

有丧事的家庭,第一年春节不贴春联,或贴一“守制”字样小方纸,第二年春节贴绿色对联,第三年春节方贴红色对联。每年清明,到坟上培土压纸祭奠,阴历十月初一日到坟上烧五色纸,谓送“寒衣”。

三周年:人死后,到第一、二年忌日作一般祭奠,聊表纪念。第三年为三周年纪念日,比较隆重。届时大宴宾客,孝子哭往墓地祭奠,并焚烧众亲带来的纸扎冥品。三周年祭奠毕,守丧大礼才告终。

现代还有三年的习俗吗?

如今国家对迷信行为多有打击,有的地区还是有守孝的习俗,而且还是一连坚持三年。古人守孝三年睡搭棚,不能剃头理发还不能洗澡。如今家里办丧事,当年不贴对联不贴福字剪纸,第二年贴蓝色对联第三年贴黄色对联。不同的地方习俗不一样,贴对联的颜色也不相同。

童年记忆

小时候某家有丧事时,大喇叭放着哀乐,全村都会听到。逢着出殡了,离得近听得见的都会去吹吹打打的路上看。人群很长,车队也长,那时是拖拉机,按照辈分或者男性,女性,打头的人和打头的车斗里是披麻戴孝的直系亲属,手里拿的很长棍子上都是白色的纸,越往后的车只在额头上戴4厘米左右宽的很长的白布,垂到脚下。留在最深处的记忆就是女性亲属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景,还有路两边那些看这家出殡的人群。亲属走路的,坐拖拉机的的,执花圈的,一路哭行到了要埋葬的地方。

再见到这家的某个亲属时,鞋子上前半部分缝着白布,胳膊上戴着孝,就是那种十几厘米宽的黑布,用缝纫机砸上白色的“孝”字,三年以后他们才摘掉。那时不懂他们为什么老是要戴着“孝”,现在想来这就是所谓的三年“守孝”吧。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现在几乎见不到了,看不到失去家人的人们胳膊上戴的孝了。

如果现在像古代一样,父母去世需要守孝三年会怎么样

谢邀。在当今社会,守孝三年,应该只有极少数人做得到。现在的人碰到好社会,但生活压力还是挺大的。事实上如果父母在生时,做子女的多关心,让其无憾走了,他们也不在乎你守孝多久。

谁知道守孝为什么要3年

传统上,家中长辈逝世,晚辈(子、女、媳、孙)得守孝(守丧)3年。3年期间,孝眷们得根据时间而穿孝服,渐渐由重转轻,直到换红,表示哀随日减,由凶复吉。这段守孝期,孝眷不可进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庙,不可参与任何红白事,不可去欢乐场所、电影院,不可婚嫁儿女,逢年过节不庆祝等等。

守孝3年是古老的传统。《礼记》云:“3年的丧期,是依据什麼制定呢?回答是︰这是根据内心哀痛的程度制定的礼法……有血气的动物中感情最丰富的是人,所以对自己的父母会终身怀念的。如果由著那些心术不正,放荡不羁的人,那麼他早晨死了父母,晚上就忘了。如果依照他们的做法,那就连禽兽也不如了……3年的丧期,25个月就结束……所以,守丧3年是人类生活规范中最完善的,也是最隆重的。这是历代圣王从古到今都共同遵守的。因为由来已久,不知道是什麼时候开始的。孔子说︰‘孩子3岁以後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父母守丧3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王宁主编︰《评析本白话三礼》)

上述的25个月,是中国的算法,其实只是24个月。我国的华人有守丧24个月的,也有36个月的守孝期。後者是误将虚3年当作实3年,不了解华人的算法与西方不同。

守孝期不可进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庙。早期在我国是限定一年,一年“除灵(拆除灵桌)”後,方可解禁。可是现在的作风已不同,一般在7日时,即举行“行庵(走庙)”仪式,当行了庵,即表示可以进入寺庙及人家的房屋了。

不可参与红白事的限定也是一年。现在的作风有的已减少到49或100天。

不可去欢乐场所及电影院限定是100天。时下的人们多数在出殡後即没此限定,甚至在出殡前也回自己的家看电视听歌,或在灵堂唱卡拉OK。丧事禁止歌舞娱乐已被公认,如国家领袖逝世,电视台和电台改播哀乐或宗教节目,欢乐场所也禁止营业。但是,卡拉OK的流行歌曲是轻快音乐,怎适合在灵堂唱呢?传统上,丧礼上可以做戏剧,但那都是《五子哭墓》的孝男戏。所以要在丧礼上唱歌,请唱悲哀的歌曲。如歌唱家陈荣就在母亲丧礼上唱了一曲,亲友们闻之纷纷掉泪,的确感人万分。

时代丕变,要人们百日不听歌看戏似乎不可能,我认为限定最少7天方合礼。民间传说如果去看戏,死去的先人得扛戏台的木板,使他受罪。其实这是为了使人们在守孝期不去娱乐的迷信说法。

不可婚嫁儿女。以前多数“趁孝”婚嫁,即在百日内举行简单婚礼,不然可要等到3年後(24个月)了。现在反而是一年除灵後举行。

逢年过节不庆祝的限定也是3年。逢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喜庆节日,都不可庆祝。所以不可蒸年糕、裹粽子及搓汤圆。民间传说以为蒸年糕的话,年糕的汁会烫伤先人,裹粽子的话,会绑到先人的心脏,搓汤圆的话,就是搓先人的眼球。其实都是迷信的说法,目的是要人们遵守丧期不可庆祝过节,在民智未开之时,用迷信的说教往往取得显著效果。当亲友们知道某人在守孝期,自然会在节日之际将应节食品送上门。这是传统社交风气,具有意义!

此外,又有49或100日後方可理发,以及待入殓後才可洗澡等等习俗。

本文只探讨我国华人的守孝3年习俗,至于中台之俗更加严格。限于篇幅,这里就不比较了。

随著时代的演变,守孝3年之俗逐渐淡化。除了是环境社会时代丕变的因素外,这也意味我们对传统家族亲情的冷淡。人们注重金钱物资文明,多过传统精神文明。

民俗是活的,因为时代的转变,它也会变动。我们可以缩短守孝期,可以缩短进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庙、参与红白事、婚嫁儿女、去欢乐场所及看电影之期。但请不要缩短3年不庆祝年节之期,3年(24个月)守孝期间,请不要张挂红灯彩,贴红春联,不要庆祝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及冬至节。

因为孔子说;“孩子3岁以後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为父母守丧3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评析本白话三礼》)我认同孔子所言,父母疼爱地抱著我们3年,我们以“三年不庆”来感恩怀念他们,并不为过。所以,3年不庆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得保存这个民族文化之根!

文章分享结束,谁知道守孝为什么要3年和为什么要守孝三年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相恋时他已有家室,被妻子警告,放手后她另嫁他人,为其守孝三年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2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