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

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以后,为什么没有直接枪毙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的知识,包括为什么黑老蒋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
  2.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禁止中医
  3. 蒋介石为什么不让杜月笙上海市长
  4. 民国时期,历史上有哪些叱咤风云的黑老大

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

1948年7月17日,中野名将王近山统一指挥的我军各部刚刚解放襄樊,就接到了野司转来的西柏坡急电:“速将康泽送往华北,并派可靠武装,加镣铐押送”!在解放战争中后期,俘虏一个中将绥靖区司令官,已经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为什么军委对抓获康泽如此重视呢?因为康泽的政治地位非常特殊,这厮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常委”。

(康泽剧照)

换句话说,康泽的军队级别在俘虏中并不出众,当时的蒋军已经是“中将多如狗,少将满地走”的状态,但是作为老蒋早期的嫡系、复兴社创办人之一(总社书记)、三青团的实际把控者,黄埔三期的康泽在蒋军将领中的政治地位是非常之高的。1947年3月,康泽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立法委员,举个例子,即便是老蒋的心腹爱将王耀武,康泽的黄埔三期同学,也不过是个中央委员而已。

所以康泽必然进入“高级战犯”名单,既是军队高级将领、又是党团骨干、还是曾经的特务头子,这样的高级战犯轻易是不会枪毙的,因为在宣传上、政治上、历史问题调查中均有较大作用,所以我党的政策都是以关押、改造、学习和交代为主。如果你不能理解康泽的政治级别有多高,不妨看一下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数据统计:

在功德林关押的200多名高级俘虏中,仅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四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一人,而其中的“中常委委员”仅有康泽一人!在被关押初期,康泽也因此牛叉得不行,一副瞧不起其他战犯的模样,就因为他有这个政治资本。而实际上,其他带兵的战犯也根本瞧不上他,认为他根本不会打仗,就是个紧紧依附老蒋的党棍、特务头子。

那么康泽既然是黄埔毕业生,为什么没有像王耀武、方先觉一样始终领兵作战呢?无它,是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履历,即在黄埔三期毕业后的1925年底,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不仅与我党不少高级干部曾经同学,而且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政治和组织工作。所以1927年7月回国后,立即被分配到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工作,从此成为“党棍”和特务分子。

(王耀武剧照)

这个中央党务学校是陈立夫、戴季陶等人创办的,所以康泽是黄埔生中的另类,他这个特务头子跟军统一直关系不大,反而跟中统的关系更近一些。正基于此,康泽在早期是深得老蒋信任的,因为黄埔生大多是武夫,会舞文弄墨并且善长政工组织的人不多,1928年成为老蒋的少校侍从参谋,1929年3月被老蒋指定为国民党“党代会”候补代表,年仅26岁。

康泽为老蒋可谓是鞍前马后,1931年老蒋第二次下野之前筹组“复兴社”,康泽与贺衷寒、桂永清等人便是筹建骨干,他把在苏联学来的东西都用上了,复兴社的框架结构和纪律条例,均由康泽亲自执笔完成。复兴社首批40多人当中,康泽的排名非常靠前,这个老蒋的亲信组织设有“干事会”和七个直属处,包括什么组织处、宣传处和特务处等等。

众所周知,复兴社特务处正是“军统”的前身,而康泽差一点就成为这个处的处长,老蒋最初的属意人选就是他,并且亲自面谈。但是康泽认为自己善长的是宣传和组织工作,对特务专业不够门清,选择了组织处处长一职,而特务处处长,老蒋最终选择了黄埔六期肄业的戴笠,但是从这一段历史,很清楚地看出康泽在老蒋心目中的分量,早期肯定是在戴笠之上的。

康泽在宣传上非常卖力,所以到了1937年被任命为总社书记,直到1938年4月复兴社正式解散。在此期间,康泽的罪恶行径达到高峰,那就是为了配合蒋军对苏区的围剿,提议组建了“南昌行营别动总队”,这个别动总队是蒋系第一个正规特务武装,主要由中央军校“驻赣暑期研究班”的学员组成,以研究班主任康泽为总队长。

别动总队是略高于团级的建制,总共下设三个大队(营级),每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三个分队,每个分队下设三个区队,每个区队的额定编制为17人,总计2000余人。这个别动总队不仅人员都是军官或者特务,装备也非常精良,队员都是长短枪各一支,每个分队装备一挺轻机枪,队员装束为灰布军装灰色绑腿,黑鞋黑袜黑皮带,很有模仿纳粹“冲锋队”的意思。

这个别动总队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配合蒋系正规军“清剿苏区”和恢复反动统治,在蒋军占领苏区某地后,康泽率领别动队采取清查户口、编组保甲、训练壮丁等形式,疯狂迫害红军家属、农村干部和游击队员,用白色恐怖来血洗苏区。从1933年10月到1935年,大批苏区群众被别动队杀害或者判处徒刑,期间别动总队还与红军游击队作战300余次,因此罪行堪称罄竹难书。

(影视中的别动总队)

1937年老蒋又筹组“三青团”,以争取青年加入到反动阵营,康泽是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24名干事之一,跟陈立夫、陈诚等共同在名单上,并且兼任组织处处长。其后康泽逐渐掌握了三青团的实权,在中央常务干事兼组织处处长的位置上稳坐七年之久,然而当老蒋有意让小蒋来接手三青团时,不识时务的康泽不肯交权,终于被一脚踢出重庆派去国外“考察”。

1947年2月康泽回国,老蒋曾面许东北行营新闻处长、北平行营新闻处长的职务,康泽皆不受,因为这些单位都归“国防部新闻局”管理,他看不上新闻局长邓文仪。直到1947年11月,才被任命为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这是隶属于武汉行营的机构,当时还是“后方”,下辖鄂西北、豫西南、陕东南和川东北的一大片地区,管理三个专区和十几个县,绥区司令完全就是个土皇帝,所以康泽痛痛快快地就去了。

万没想到,这一去“土皇帝”没做几天,就成为了中原野战军的俘虏,其实康泽也不会打仗,让他带兵就是个笑话,他只是没想到,我军会这么快就攻击襄樊地区罢了。搞笑的是,康泽兵败被俘后,南京中央社还公开宣布:“康司令官在襄樊作战中业已殉难”,人民解放军没杀他,南京当局先宣判他挂了。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连被俘的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不杀头,就要给饭吃,对一起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对人民事业、对国际影响,都有好处”。这段话,也就提出了对康泽等人的基本政策,进而决定了他后半生的命运。

由于学习和改造的情况良好,康泽于1963年4月9日第四批被特赦,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期间回忆撰写了《复兴社缘起》、《三青团成立的经过》等文章,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他在功德林里面写得交代材料之多,可谓首屈一指,各类材料总计3000余件,稿子摞起来有5尺多高,所以康泽又被戏称为“功德林的材料库”,不杀确有不杀的道理。

1967年12月,康泽因旧病复发去世,年63岁。

(黄维剧照)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禁止中医

医者,死生之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正是因为如此,医学,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中国,神医扁鹊,医圣张景仲,“外科圣手”华佗,“药王”孙思邈,“文林郎”李时珍等等,他们著书立说,功盖秦皇汉武,他们治病救人,德胜孔孟先师。他们支持和发展之下的中医学,延绵数千年,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

仁义礼信圣人行,者乎焉哉儒家经。无仕杏坛称国手,敌疾黄齑消百病。???神奇宏论龙廷惊,医术超群世人敬。???谢却功名身外物,云间诗酒剑侠影。???————题半仙《仁者无敌之神医谢云》

然而,这样的曾经在中国古代立下赫赫功勋的中医,拯救万千百姓的中医,却在民国初年,受到一再的怀疑与排挤。甚至差点被禁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民国时期的“废止中医”案件

清朝末年的西医东渐和民国时期西医的大发展,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医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医学、药学两门,医科大学按照西方医学科目设置,中医没有纳入近代教育体制。引发有识之士的不满。1914年初,中医界纠合各地同业组成“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北京政府请愿,希望保存中医中药,但遭到了北京政府的拒绝。

新文化运动之时,一些狂热的知识分子,更是将西中医之争变为大规模的争论。当时社会上的很多名人,都为西医的发展不遗余力,而对中医却不屑一顾。比如孙中山,鲁迅、梁启超等等。

191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的余云岫,受明受到日本的影响,撰写《灵学商兑》,次年出版《灵素商兑》一书,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批得“体无完肤”:“医锢于歧黄,凿空逃虚,不征事实,其中毒久矣。不歼《内经》,无以绝其祸根”,并称其为“数千年内杀人的秘本和利器”。

1920年,时任《东方杂志》主编的杜亚泉当即发表文章《中国医学的研究方法》,予以回应。

1922年,《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写成《群经见智录》,提出“四时五脏六气”观点,从方法论的角度阐示中医理论,捍卫了其学术完整性。恽铁樵承认中医有不好的地方,但坚持“西方医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

1925年(民国14年),中国教育界先后在长沙、太原召开会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被民国政府拒绝。

这时,中西医之间变得越来越水火不容了。中西医理论上的争论,终于演变成了中医生死存亡的争论了。

1928年,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汪企张首次提出废止中医案,未获通过。

1929年(民国18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着“废止中医”问题,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四项相关议案,最终通过了《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实际上主张废除中医。

这就是民国时期的沸沸扬扬的“废止中医案”。

“废止中医案”通过之后,引发广大的中医和中药界人士的大规模抗议,在社会各界影响巨大。中医界还组织人员到南京,向民国政府请愿。

其实,废止“废止中医案”在蒋介石政府内部也引起强烈的反对。为了不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引发矛盾与混乱,蒋介石政府最终没有同意这个方案。迫于舆论压力和维持社会安定之考虑,国民政府最终表示“废除中医案”暂不执行。

?“废止中医案”的余波

“废止中医案”虽然没有被执行,但是中西医之争还在继续。由于“废除中医案”的巨大影响,中医在民国时期生存艰难。与西医的抗争仍然持续着。

到了全国解放后,还有人向毛泽东提议废除中医,遭到毛泽东的驳斥。

1966年,“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展,各种历史遗产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中医”当然也不例外,遭到大规模的摧残。

直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才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那么。民国时期的中医,为何会被排挤甚至差点被废止呢?

我认为,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医巨大冲击。

西医东渐

在中医得到大力发展的时候,西医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与中医的零散、各自发展不同,西医得到西方各国政府和教会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并随着西方的传教士一起来到中国。因为很多的教士本身也是“医生”。多多少少得到一点“真传”。比如介绍西方脑神经学的利玛窦、介绍血液循环的汤若望等等。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医学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当然,这也跟西方的传教士脱离不了关系。他们在中国大规模传教,传播西方的思想的同时,也大规模的传播西方的医学。他们纷纷建立教堂,设立诊所,兴建医院。在1840年到1900年间,教会共建立医院100多所。

西方教会还在中国兴办医学校。传播西方的医学。比如博济医院设立的华南医学堂,香港爱丽丝纪念医院设立西方医书院,等等。

西方教会还大规模翻译西方的医书和典籍,出版医学刊物。

民国时期西医的发展

在清朝末年,西医在中国逐渐的传播开来。但是,受到动荡的局势、接受的群体。西医东来的规模的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

民国时期,西医在中国则是得到大力的发展。

其原因有三:

1、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新生的民国政府,对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思想更加的崇拜。更易于西方的医学的发展。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无论是新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其主体,都是曾经留学西方或者日本的留学士子。这些人物,他们大多对中国的封建体制深有抵触,更有甚者,对中国的文化抱有抵制的态度,对西方的文化,则是非常的欣赏。当然,也包括对西方的医学。

2、西医的中国化

清朝政府时期的西医,大多数是西方的传教士。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在华的医学堂、医学院的学生的成长和毕业,一大批留学国外的学生的归来,这个时候的西医,已经逐渐转变为以中国的青少年为主了。也就是说,西医已经中国化了。比如中华医学会的会长,伍连德,就是一个剑桥大学的留学生。

3、中华医学会的成立

中华医学会的成立,使得中国医学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他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

不过中华医学会的最初会员,大体都是留学西方的青少年。所以,中华医学会成立之后,在中国大力兴办诊所,学堂,翻译西方医学经典,聘请西方的医学家、护士等等来到中国。这些,在客观上使得西医在中国得到更为全面的传播。

而在西医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中医却逐渐没落了,这导致民国初年的中西医之争。

?第二、当时的中医的一些缺点

不可否认,在民国时期,中医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西医的系统化和规模化。

西医之说以能大规模发展,跟医院和医学院的大规模的设立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中国,很早就有医疗的场所。但是,大部分的中医,都是家族式的。设立大规模医学院的并不多,也就是说,他们大体是零散发展的。

而西医,特别是近现代的西医,则进行精细的分门别类,理论基础,设立大规模的医院,这方面,是民国时期的中医难以比拟的。

2、缺乏西医的人员培养机制。

很多的中医,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对一些药方密不外传,这就是所谓的“祖传秘方”,造成一些中医的秘方的失传。而且中医方面博大精深,对“经验”的要求相当高,多年的学习,也不一定学有所成。

而在西方,则很早就建立门类齐全的医学院,对医学人才进行全面的培养和系统化的教育,使得西医的培养人才的机制更加有效。

?第三、当时的形势的影响

清朝末年开始,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思想、文化等等大规模的传入中国。再加上当时的西方在军事上打败中国。导致一些人,对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极度崇拜。这种思想在民国时期特别盛行。他们甚至连汉字都想要废除。

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

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吴玉章

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废除中医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放后,中西医的融合与中医的发展

中医的巨大的优点

其实,相对于西医,中医还是有自己大放光彩的地方。

1、养生保健。

西医的重点,是治病救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效快。中医不仅仅能够治病救人,而且还能让人延年益寿,这个可是西医难以企及的。

2、中医擅长于治疗老年病慢性病疑难病。

这个可是中医最为擅长的了。对于一些老年人的疾病,比如风湿啊,腰酸腿痛等等,西医的疗效不如中医。

3、中医不仅有中药,中医有许多非药物疗法,如气功、导引、砭石、针、灸、拔罐等等,简单易行,足以解决诸多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急性病。

4、中医可以使得问题得到根治,西医则容易反复。

对于一些疾病,西医的见效快,但是失效也快,且副作用很大。而且西医方面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使得一些疾病,难以根治。而中医则提倡阴阳调和,对各个部位能很好进行调理。

医学方面的中西合璧的探索

清朝的末年,面对西医的在中国的大举宣传,已经有一些开始主张中西医合璧了。

第一个提倡中西医学合璧的,是唐宗海,中医七大派“中西医汇通派”创始人之一。光绪年间举进士,中年之后则转而研究医学,主张兼取众家之长,“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

1892年唐宗海写成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另一位代表人物就是朱沛文,他曾经西医院观察尸体解剖。他指出“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因此中西医应“通其可通,而并存其异”。朱沛文于在《华洋脏象约纂》,并逐一指正古人在论述脏腑上的不少疏漏。

之后,中西医在理论和地位甚至在存亡方面展开激烈的争论,中西合璧的声音逐渐被埋没。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西医合璧再次迎来了曙光。

1950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的题词,为中西医问题定调。会议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中西医的合璧终于提上日程。

之后,在毛泽东重视之下,中医学也开始建立系统化的发展起来了。中医学也开办了医学院。毛泽东还提倡西医学习中医,从中医中学习一些医学方法和医药。

文化大革命之后,中西医学合璧有了法律的保障。

1982年新修订的宪法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标志着中医地位有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为中医的发展和中西医的合璧扫清了障碍。

2003年的非典,则使得广大民众重新认识了中医的巨大作用。。。。。。

那是一场建立在无知基础上的闹剧。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把中医药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辉煌作用一笔抹煞!——中医施小墨

其实,无论中医与西医,根本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斗争个你死我活。在这个地球村内,中西医应该携手共进,才能共同取得伟大的进步!

蒋介石为什么不让杜月笙上海市长

解放前中国的江湖世界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武侠小说中,江湖有各大门派,什么华山派、峨眉派、武当派、少林派等等,要是区分一下,可以分成门派和帮派。

门派,比如武当、少林、华山、峨嵋、倥侗等,这些都是武术传家的世家。

帮派,比如丐帮、魔教等,包括金庸武侠中最不出名的巨鲸帮,这些都是一帮人组织在一起做非法勾当的团体。

当然,这些都是小说家言,基本不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真实的情况是,武林门派有,比如少林派、武当派,但是华山、峨嵋、倥侗是没有的,反而有很多武林世家是大众不知道的。

而江湖帮派更加复杂。最早的记录可以追述到春秋时期的墨子。到了明清时期,最有名气的就是天地会和青红帮了。

青红帮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漕帮。

明清时期朝廷依靠大运河将江南的粮食运到北京,漕帮就是垄断运粮船队的黑组织。本来是船运苦力为求自保的组织。后来势力渐渐变大,管的事情越来越多。

清末,粮食变海运,漕帮一下子没了生活来源,大量的船夫苦力失业,漕帮也就开始走向没落。

而上海恰在这个时候兴起,大量失去生活来源的漕帮人士进入上海谋生,从而兴起了青红帮。

对这些江湖黑帮,朝廷先是坚决镇压,后来一是无法彻底消灭,再则看到了可以利用的一面,所以也就默许了他们的存在。

但是这些人在官府和官员的眼里,地位是很低的。不要说平起平坐,可能连奴仆都不如。就像袜子一样,用的时候踩在脚下,不用的时候扔掉,还嫌脏嫌臭。

这些帮派中人也是极其复杂,有忧国忧民正义的侠士,当然也有下三滥的流氓。对清廷是有不满的。所以,当孙中山反清的时候,大量的依靠了这些江湖人士。从而使国民党和黑帮的关系纠缠不轻。一直到了台湾,国民党多次扫黑都无果而终。

说到蒋介石,他在早年的时候混迹上海滩,大量的结交了青帮人士。据说,他曾经拜黄金荣做老头子,这样论起来和杜月笙还是师兄弟呢!

其实,这些都没什么关系。孙中山也是洪门中人,很多革命党人都是。就连秋瑾女士也是,职位“纸扇”,算第三把交椅。

特别是蒋介石的带路大哥陈其美,他是青帮的大龙头。蒋介石和他的感情是很深的。

当蒋介石要上位的时候,没少借助帮派的势力。比如四一二的时候,杜月笙是出了大力的。

但是,当蒋介石修成委员长以后,他就知道,帮派是只能利用的。

首先,帮会嘴上说的是“义气”,本质还是利益交换。如果老蒋和杜月笙之流走的太近,那么当这些人以义气之名提出各种无理要求的时候,老蒋答应不答应?如果答应,是否很多军国大事会被影响?

其次,历代统治者为什么看不起帮会,即使是利用他们的时候?因为老蒋之流知道,他们只是爪牙、打手,可以利用他们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而复杂的政务、军务他们做不了,也不能做。黑帮再狠也不是国家机器的对手。意大利的黑手党唯一一次被灭,就是墨索里尼派一位将军带兵七千在西西里岛干的。所以,官员是很鄙视黑帮的。老蒋也不例外。

第三,青帮在“革命”,也是干的黄赌毒的勾当,社会风评是很差的。蒋介石也只能私下和他们联络,而不敢公开显示亲昵。所以,蒋记政府中是没有公开的江湖人士的。

说到杜月笙,也算中国近代上海滩的厉害角色了。他交友广泛,左中右、上中下、国内、国外,什么人都有来往。当然和蒋介石的关系也还是可以的。杜月笙发迹后,尽管底子还是江湖大佬,但一力洗白,做了很多修桥铺路的公谊事业。抗战后,杜是想谋取上海市长的位置的。但老蒋不可能给他。因为上海是当时远东第一大城市,对蒋记党国太重要了,即使杜不是黑帮也不会给。蒋只能给自己的心腹。

最后,杜月笙只能去做了上海市议会的议长。

民国时期,历史上有哪些叱咤风云的黑老大

他是美国洪门组织的老大,美国总统罗斯福给他当过法律顾问,孙中山与他交情甚密,蒋介石对他礼遇有加。

更令人惊奇的是,开国大典时他就站在毛主席身后。

这位洪门老大,名字叫做“司徒美堂”。

【最左边的老人便是司徒美堂】

1、

民国的历史上,出过很多影响巨大的黑老大,比如让蒋介石拜山门的黄金荣,戴笠的结拜兄弟杜月笙,“铁血锄奸团”斧头帮的帮主王亚樵。

但其中,最出名的还是要数——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先生,1868年生于广东开平县。

当时,英法用坚船大炮轰开了清王朝紧闭的大门,满清正处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

万般无奈之下,满清统治者被迫开展洋务运动,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司徒美堂见惯了满清的腐朽和落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局面。

2、

1880年,12岁的司徒美堂从广东坐轮船,前往美国谋生。

初来乍到,又还是孩子的司徒美堂,饱受生活的考验,加之当时美国人并不是很看得起清朝来的“劳力”,司徒美堂意识到中国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别人你敢小视。

于是,16岁那年,司徒美堂加入了喊着“忠心义气、团结互助”口号的洪门致公堂。

司徒美堂拳脚功夫很好,年纪轻轻,正好是满腔热血想要建功立业的阶段。

有一次,司徒美堂在饭堂中,发现有一位吃霸王餐的美国人,他当时便和对方理论起来,后来矛盾激发,两人打了起来,他用力过猛,将对方锤死了。

洪门的弟兄们便凑钱来,到处疏通关系,让他只判了10个月。

后来,司徒美堂觉得洪门“反清复明”的目标不切实际,便独立出来,打着“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口号,建立了“安良堂”。

当时华侨社会地位很低,很多都和司徒美堂有过相同的遭遇,正是有这些人的加入,安良堂发展得很快,成立不久便突破了两万成员。

就在这种情况下,安良堂来了位重量级的法律顾问——后来的美国总体罗斯福。

3、

抗战期间,司徒美堂组织起华侨,成立“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专心在海外为国家呼吁捐钱捐物。

司徒美堂和孙中山先生是至交好友,他认为国民党蒋介石走上了歪路,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孙中山先生穷尽一生都无法实现的“新民主”。

1949年1月6日以中国致公党美洲总支部名义电贺解放军胜利,电文称:料蒋独夫政权塌台不

远,我真正民主新中国实现接近矣,仍希贵党在于新民主原则下,当仁不----.务使完成革命之大举。

同年,司徒美堂以美籍华侨代表参加开国大典,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因其对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1955年,司徒美堂去世后,被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关于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