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深受古代中国影响,为啥朝鲜比韩国更早放弃汉字(朝鲜为什么不用汉字了)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同样深受古代中国影响,为啥朝鲜比韩国更早放弃汉字,以及中国为什么不放弃朝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据说是韩国文在寅不同意美国解除朝鲜部分制裁,为什么
  2. 明末明朝为什么不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
  3. 同样深受古代中国影响,为啥朝鲜比韩国更早放弃汉字
  4. 为啥古代老是日本打朝鲜,朝鲜却不打日本呢朝鲜很弱吗

据说是韩国文在寅不同意美国解除朝鲜部分制裁,为什么

据说的消息不可靠,韩国总统文在寅,不可能去阻止美国取消对朝鲜的部分制裁!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的理由:

1,韩国在美国面前,没什么话语权,美国根本不会听取韩国的建议。文总统也不会自取其辱,文总统不可能去阻止美国取消部分对朝制裁!

2,虽然朝鲜依然坚持“核武与经济并重”的国策,但这实际上对韩国没有任何坏处!

①,半岛人民血浓于水,朝鲜虽然嘴上凶,但也决不会对同胞丢原子弹。即便是美朝爆发战争,朝鲜原子弹也可能只会投向驻日美军,而不会投向韩国。

②,朝鲜发展经济,只会增加韩朝经济合作的机会,并不会损韩国的利益。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3,倘若美国能解除部分对朝制裁,对朝鲜当然是个好事,而且也会大大改善韩朝交住的外部大环境,这对韩国也是个好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文总统阻止美国解除部分对朝制裁的动机,是不存的。总统也决不会去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明末明朝为什么不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

辽东早在天启二年就沦陷了,仅有为数不多的东江军在沿海打游击。后来明军实际上守的是辽西走廊,不是辽东。

关于要不要守辽西走廊,明朝内部其实是有争论的。并非没想过放弃。

因为广宁之战后,努尔哈赤要花时间巩固新占领的辽东地区,他没精力打山海关。他只是把明军主动弃守的辽西洗劫一空后,就主动退回了沈阳。所以辽西走廊当时是空设无防,明朝内部对于是否收复这块空地进行了一番争论。

以王在晋为代表的官员主张收缩防线,放弃辽西走廊。他的理由很简单,努尔哈赤一直窥视辽西,现在去建城,风险太大了。因而他认为最稳妥的办法,是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另建一座新城,巩固山海关。然后只守山海关一点即可。

一些主和派官员的主张与他类似,主张放弃辽守关。不过他与主和派的观点也不同。他是主战的,守山海关只是权宜之计,未来仍然会出关收复失地。但主和派不这么想,这帮人主张议和,关外沦陷区直接就不要了。

以孙承宗、袁崇焕为代表的官员主张收复辽西走廊,重建辽西走廊上的一系列堡垒,加强纵深防御,把防线推得越远越好。以碉堡战的方式与后金军周旋。

主战派官员的主张与他们类似,不过二者也有区别。孙承宗主张先守后战,而主战派则是主张主动出击。不仅辽西走廊和辽东要收复,大明还要灭了后金。

这四派方案如果按实现计划的难度划分,可以这样归纳:

简单,省钱,但遭骂;

最简单,且最省钱,但最遭骂;

有难度,且需要较大开支,但不遭骂;

非常有难度,且花钱最多,但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走极端当然是不行的。所以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方案直接就淘汰了。最后的讨论就只在第一条方案,即守山海关;和第三条方案,即守辽西走廊之间进行。

关于这两个方案孰优孰劣,不讨论。这里只解释孙承宗的主张为什么能胜出。

道理很简单。

首先,收复辽西走廊虽然不如主动出击给人的感觉爽,但毕竟也是收复失地。王在晋就算把大天说破,仅凭放弃领土这一条,他在孙承宗面前就理亏了。

第二,辽西走廊是空的,努尔哈赤短期内不会染指这一地区。这种赤裸裸的诱惑,正常人都无法抵挡。

第三,防线推得越远,大家心理上感觉就越安全。而王在晋只守山海关的方案,给不了大伙这种感觉。

基于这三点。守卫辽西走廊因为更符合朝野各方的利益,所以孙承宗的方案最终胜出。

不过虽说这个方案得到了普遍支持,但后来真的要拿钱砸,经营辽西走廊后,明朝上下却是一片争议之声。

比如天启四年,关宁锦防线初见规模,明朝的东北防线整体向北推移了四百余里。然而就在这时候,兵部和工部官员却屡次上奏弹劾,说孙承宗手握重兵,且花钱太多。希望明熹宗下旨,控制关宁军规模,控制开支。

之后,孙承宗与魏忠贤矛盾激化。在魏忠贤的运作下,孙承宗下台,回老家养老。关宁防线的重担就落到了袁崇焕这个晚辈身上。

而袁接手不久后,朝内反对坚守辽西走廊的呼声更大了。在这个大背景下,魏忠贤派一个叫高第的人来监军。这货一上任,直接就把锦州到右屯的据点全部废弃,把十几万守军全部撤入关内。他本打算是连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城也废弃的,只是袁坚决反对,说自己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高拿袁没办法,宁远才没被废弃。

所以说,明朝内部对弃守辽西走廊,不是没有争议。真实情况是,争议很大。早在天启五年就几乎要被弃守了。只不过后来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吃了大亏,这才改变了朝野对关宁锦防线的看法。

宁远之战不久后,努尔哈赤病死。

转过年,皇太极又来了。这一战被称为“宁锦之战”。后金军猛攻宁远、锦州半个月,最终又是无功而返。

有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关宁锦防线可以说是再无争议。大部分人都闭了嘴,不再对修这个防线是否值当而议伦纷纷。于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开始砸进了辽西走廊。辽饷开支几乎成为明朝财政的无底洞。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讽刺。

当年关宁锦防线有用时,大家伙都觉得它没什么用,拆了修,修了拆,来回瞎折腾。等大把大把的银子砸进去后,这条防线的意义却大打折扣了。

因为自崇祯继位开始,后金方面就打通了绕开关宁锦防线进入关内的新通道。

▼崇祯元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左翼。后金军自此可以绕开辽西走廊进入关内。

崇祯元年,皇太极西征察哈尔,漠南蒙古大汗林丹汗西迁,宣府关外的蒙古部落悉数归顺后金。由东北到察哈尔的通道,就此被皇太极打通了。

崇祯二年,皇太极借道蒙古,从长城喜烽口杀入关内。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皇太极、多尔衮、阿济格、阿巴泰等人,后来又先后四次绕开关宁锦防线,进入关内袭扰。

因此可以说,自崇祯二年始,关宁锦防线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价值已经大打折扣关宁锦防线,明朝却放不下了。

原因嘛,很简单。

一方面,明朝砸钱了,大把大把的银子砸进去了。说放弃就放弃,此前砸进去的银子岂不是都打水漂了?这个锅谁敢背?

另一方面。辽西驻军在崇祯时期实际上已经都军阀化了。比如松锦大战后的吴三桂,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军阀。朝廷如果裁撤关外据点,这些人无处安置。善后工作如果处理的不好,是会引发兵变的。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判明降清,就是现实案例。

再就是,辽西的据点只要还在,大伙心理上总会觉得更安全些。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心理。

可以说,当时的崇祯是骑虎难下。想放弃辽西走廊,但又不敢放弃。想议和,但群臣又不准他提议和。

总的来讲。对于是否弃守辽西走廊,明朝内部早期一直有争议。孙承宗的方案因为符合各方利益,所以胜出。后来又有宁远、宁锦两次大捷,这才使得争议不再。明朝坚定了坚守关宁锦防线的信念,往里面大把砸钱。

而崇祯二年后,辽西方向的纵深防御虽然意义不大了,但由于此前军费投入巨大,明朝没人敢挥泪割肉,关宁锦防线的关外部分也就一直坚持到松锦大战惨败之后才被废弃。

同样深受古代中国影响,为啥朝鲜比韩国更早放弃汉字

你听谁说的?首先你的问题已经有误了。朝鲜一直对汉字教育比较重视,一直到80年代末政府还强化教育部门的汉字教育。只不过朝鲜的报纸或书刊上不使用汉字。也就是说只让学不让用。

而韩国在建国后就开始提议废除汉字标记该用纯韩文,政策逐步进行到六十年代末,当时政府公文,学校教材已经一律改为韩文了,但是韩国意识到汉字不仅仅是代替标记文字,是早已根深蒂固给韩国语言带来影响,同时汉字对韩国而言还有着丰富的新语生产力,所以70年代后期逐渐又恢复学习汉字了。

为啥古代老是日本打朝鲜,朝鲜却不打日本呢朝鲜很弱吗

实话说,朝鲜是真的弱,不然也不会总是被日本打。

首先,朝鲜也曾主动去打日本,那就是朝鲜李朝世宗大王时期的己亥东征。不过这次东征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对手不过是日本对马岛的宗贞盛势力而已。不过这也不要紧,反正己亥东征也够韩国人吹上好几百年了。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朝鲜确实自古以来就一直被日本欺负。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政权新罗就遭遇到倭国(日本)水师的入侵。不过在巨唐面前,倭军根本就不堪一击,4.3万大军直接被1.3唐军给干趴了。

之后就是著名的万历朝鲜战争,那时的朝鲜更是不堪一击,仅两个月时间,就被日军打得“三都守失,八方瓦解”。最后,又是靠明军出手,才把日军赶走。之后步入近代,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再一次卷土重来,侵略朝鲜。不过,这次朝鲜没那么幸运了,因为那时的清朝落后腐败,自己也在甲午战争中沦为战败国。所以,朝鲜不久后就直接被日本给吞并了。

言归正传,那么为什么日本老打朝鲜呢?

其实,这个原因丰臣秀吉在入侵朝鲜时已经指出来了,就四个字:“假道入明”!

作为岛国的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而且地震灾害频发。因此,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很重的大陆情节,一心想要入侵隔海相望的东亚大陆,妄图侵略中华。而入侵大陆最理想的跳板,就是与自己隔着对马海峡的朝鲜半岛了。

因为,朝鲜不仅弱,而且离日本也近,更容易被他们占领。所以,日本每次向外扩张,都会首先拿朝鲜开刀。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古代朝鲜一直都这么弱?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古代朝鲜的弱小,不仅是因为领土小、人口少造成的。更是因为他们在外交上长期奉行“事大主义”,使得他们几乎武功尽废。

古代朝鲜国小力薄,根本不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对手。而中国王朝对自己的藩属国都是比较照顾的,只要它们“不找死,一般都不会死”。因此,朝鲜干脆全面“事大主义”,处处以中华为尊,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这样就能获得中国王朝的保护了。

最典型的就是朝鲜的李氏王朝,从1392年一直延续到1910年,国祚长达519年,而它长寿的秘诀就是事大。明朝时期,他们安心的做大明的藩属;满清崛起后,他们又心悦诚服的当起清朝的藩属。就这样,在中国王朝的保护下,朝鲜得以享国500多年,直到清朝败给日本,无法再为他们提供保护。

而全面的“事大主义”,却造成了一个很显著的弊病,就是武备废弛,军事孱弱。壬辰倭乱时,当时的朝鲜承平已久,“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因此,面对日本的入侵,战五渣的朝鲜军队简直不堪一击。

本文作者:小贱贱

关于本次同样深受古代中国影响,为啥朝鲜比韩国更早放弃汉字和中国为什么不放弃朝鲜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