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到底经历过什么变得那么冷血他篡位的动机是什么(司马懿有多狠)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司马懿到底经历过什么变得那么冷血他篡位的动机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司马懿为什么要篡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司马懿是如何从托孤重臣转变成夺权篡位的
  2. 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叡死后才发动兵变
  3. 司马懿是否有篡位之心
  4. 司马懿到底经历过什么变得那么冷血他篡位的动机是什么

司马懿是如何从托孤重臣转变成夺权篡位的

先说明一点,司马懿只夺权,没有篡位。司马懿是受了曹操的眷顾的,才有了发家的资本。后来树大招风,被曹爽逼的不行了,那时候的司马懿为了生存,即使没有夺权之心,也迫不得已得出手了。

司马懿的起家来自于曹操的眷顾

这个可能大家有争议,因为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司马懿,出场很晚,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指点江山的时候,司马懿还只是一个小吏,至于发光发热则一直要等到曹操去世。还有的书中写,曹操叫了一声司马懿,司马懿显现狼顾之相,曹操大惊于是深忌之。还有《晋书》帝(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这些话,看看就行了,别当真。如果曹操真的看不惯司马懿,何必用些小手段打压司马懿呢?以曹操当时的势力,除掉一个司马懿那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些记载,都是为了司马家族篡曹魏弄的那么顺理成章,那么的名正言顺。相反,曹操还重用了司马懿。至于,比诸葛亮大两岁,能力不弱于诸葛亮的司马懿为何成名如此之晚。这个主要是因为曹操的重臣都是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家族成员和颍川名士。这两派几乎占据了曹操班子的绝对的中坚力量。司马懿要想在荀彧、郭嘉、夏侯家族、曹氏家族等牛人中间以诸葛亮的出山的年纪出人头地,想想得有多难。另外,司马懿没有过早出名,也与他不张扬,喜欢隐忍的性格有关。

曹操时期的司马懿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司马懿应召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特别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如果曹操真的忌恨司马懿,怎么会这样安排司马懿呢?怎么会让他接近太子。这次的调动,也让司马懿真正进入了权利中枢,押宝曹丕,让司马懿,甚至是整个司马家族赚的盆盈钵满。期间,在关羽兵围樊城的时候,司马懿建议通知孙权,挑拨荆州矛盾,坐收渔人之利的计策。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继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跟对了老板,买对了潜力股,升职就是这么快!

三受托孤

这三次托孤分别是曹操、曹丕、曹叡。

第一次托孤,只能算是勉强,《晋书》记载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这次所谓的托孤就是主持一次丧礼,押送了一个棺椁。有些人归于托孤,个人觉得实在是太勉强了。以司马懿当时的官职,实在是达不到呀。

曹丕时期的司马懿,不做多讲了,大家看《三国演义》吧,那个更精彩。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司马懿与曹真、陈群三人,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信任,信任,这是绝对的信任。这是权力三人组了。

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平定了辽东。这期间,司马懿升任太尉,位居三公。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此时的少主曹芳只有8岁。

诛灭曹爽,司马专权

这两位辅政大臣都是牛人,刚开始曹爽占上风,爽(曹爽)欲使尚书奏事先由己,乃言于天子,徙帝为大司马。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这意思就是曹爽为了专权,让司马懿明升暗降。

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司马懿,晋书称其为宣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此时的司马懿干不过曹爽啊,只能忍,一忍再忍。司马懿只能装病,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演技一流,都病到这个份上了。曹爽表示,这个老杂毛,不足虑了。可能装病这个桥段被电视剧用烂了,每当看到装病这个剧情,我就反感,都他妈的能看出来,为什么就反派看不出来???

两年之后,公元249年,装病两年的司马懿的机会来了,这一年正月,曹芳出京祭扫魏明帝,曹爽一干人等随从。接下来看看司马懿除掉曹爽的手段:

第一步: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得到太后的支持,就是名正言顺

第二步:让担任中护军的大儿子司马师,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这是让曹爽甚至是魏帝没了归路,要不逼曹爽真正造反,要不束手就擒。

第三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曹爽的兵权没了

第四步: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曹芳,陈述曹爽的罪过。大兵压境,曹芳听还是不听?曹爽恐怕是进退为难了。

第五步:利诱曹爽。如果此时司马懿开了杀戒,估计那些忠于曹魏的将领们,一定会出兵勤王,司马懿还是想和平解决。派人给曹爽写了封信,表示只想罢免了曹爽的官,还可以享受侯爵待遇,曹爽也真是傻: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曹爽很傻很天真,曹魏的实权人物都天真到这个地步了,曹魏政权也快到头了。

事件和平解决,刚回到京城,司马懿就矫诏杀了曹爽极其党羽。

司马懿牛吧,这几个步骤走的稳妥、高明,老谋深算,老狐狸大大的狡猾,大大的厉害。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固辞丞相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没了曹爽,司马懿算是大权独揽了,就是辞去这些,也没人能管得住他,曹魏政权到此时就剩下一个空壳了。

这以后,司马懿是真病了,不过病的很踏实,朝中无敌手了,遇到大事,魏帝都得上门请教。司马家族的权利,从这一刻开始就权倾朝野,篡位自立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叡死后才发动兵变

曹睿的执政能力。

曹睿为曹丕长子,226年即位,是谓魏明帝,即位时23岁,执政13年,239年去世,时年36岁。

曹丕担心自己的儿子年轻,为儿子安排了四个辅佐的顾命大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可是曹睿非常聪明,擅长帝王之术,为了自己大权独揽,攘外必先安内。将曹休、曹真和司马懿三个掌握朝廷实权的人物,轮番调往与东吴和西蜀作战的前线,基本上在京城待的时间很短,根本影响不了曹睿掌握大魏的朝廷实际权力,而且也不能干预曹睿的执政。(曹睿剧照)

在对外作战中曹休和曹真相继病死,但是他们也抵御了吴蜀两国的进攻,并且平息了辽东公孙渊的反叛,可以称之为明君了。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陈群就没有调动,对权臣的控制可见一斑了。

曹睿无子,养子曹芳即位。

曹睿虽然聪明,曾经有三个儿子,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到成年就夭折了。无奈只好弄了两个养子:齐王曹芳和秦王曹询。(郭皇后剧照)

曹睿特别好色,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早早夭折,他拼命的行走于嫔妃的床笫之间,希望能够生下自己的嫡系后代,但事与愿违,掏空了自己的身体,后代的事情也没有解决。(曹芳剧照)

239年正月27日,36岁的魏明帝病故。病故之前,急招司马懿和曹爽(曹真长子)进宫,托付后事,曹爽和司马懿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这时的曹芳才7岁,是谓魏少帝。(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被废,曹爽专权。

曹爽是曹真的长子,曹睿托孤时,他被封为大将军,假节钺,简单说曹爽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

曹爽在曹芳刚刚即位时,凡事和司马懿商量,不过后来听了别人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趁机剥夺了司马懿的军权。并将原来的禁卫军将领蒋济免职,各主要的军事位置都换上了自己的兄弟和亲信。(曹爽剧照)

244年,曹爽觉得自己是大将军,但是一点战功也没有。于是就起兵征讨蜀汉,司马懿劝阻,但是曹爽大权独揽,哪里肯听。结果曹爽被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击败,并且造成很大的内耗,战争地区的人民怨声载道。

247年,曹爽兄弟将郭太后迁移出宫,架空了司马懿,专擅朝政,党羽遍布,并且排挤了大量的官员。在宫殿内,曹爽甚至带走曹芳的嫔妃出去玩乐,根本不把魏帝放在眼里,俨然有取代魏帝的苗头,因为曹芳不是曹睿的亲生儿子,继承帝位有瑕疵。

高平陵之变。

曹爽对司马懿换是小心提防的,248年,曾派人试探司马懿的状态。当时司马懿应该啥病都没有,但是马上装病,垂垂老矣的样子,人都变得糊涂了,试探的人回去汇报给曹爽后,曹爽放心了。

司马懿在干什么呐?这些年来的征讨指挥,手下聚拢大批的将士亲信,并且暗地里培养了精锐的3000死士,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在朝堂上凡是曹爽排挤下来的军队人士以及朝臣,司马懿都倾心相交,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

249年,魏明帝曹睿已经去世10年了。曹爽兄弟陪着魏帝曹芳去拜谒曹睿的陵寝——高平陵。曹爽的主要班底都参加了拜谒活动,出城前,谋士桓范告诫曹爽,他们这些掌握军权的主要人物不能一起去参加这个活动,都城军队会失去领导,曹爽不以为然。

司马懿培养的死士和拉拢的被曹爽排挤的大臣将领们纷纷出动,占据了曹爽及其兄弟的军队驻地,打开武器库,迅速装备起来一直大军,并将郭皇后搬了出来。然后他们认为曹爽兄弟有篡位夺权之意,下令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和军职。谋士桓范逃出都城,建议曹爽携皇帝曹芳到许昌,号令天下讨伐司马懿。(桓范剧照)

曹爽就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家伙,遇到这样的事情马上慌了,他仍旧留恋家族和安逸的生活,愿意投降,继续他的富贵人生。桓范悲痛地哭泣道:

“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回到都城后,家族被软禁看管。司马懿很快找了一个曹爽谋反的事件,将曹爽家族及其党羽诛灭三族,5000多人受到牵连。司马懿从此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是否有篡位之心

曹家如果能给司马懿一条活路,他是不会产生篡位之心,疑心让君臣产生隔阂,慢慢的就会渐行渐远。皇帝应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还有就是做事不够彻底,如果当初不管司马懿是病还是假病,把他杀了,那么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司马懿不是一个束手待毙之人,如果对他不利的事发生,那么他就会奋起反击,所以君臣关系和权术是有某种关联,因为后面又启用了司马懿,才导致局势无法挽回,最终让司马懿走上夺权篡位。

司马懿到底经历过什么变得那么冷血他篡位的动机是什么

司马懿没有篡位!

对于曹家他也不算冷血呀!

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事件也只是把曹爽为首的一百多人都被押往洛阳北郊执行斩首。而曹爽手下那些二流人物,都被司马懿放掉,还有的依然官复原职。

篡位的是司马炎,而历史上的司马炎也不冷血,应该是很宽厚的一个人,对降王也都没杀害,只是太宽容懒散了,耳朵根又软,造成了八王之乱。

但相对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这个老辈子司马懿算是最冷血的,在辽东屠城的就是他

公孙渊在辽东反叛!

司马懿带兵镇压,因为大雨不断,公孙渊死守襄平(辽宁省辽阳市)司马懿围困了半天,吃了不少苦。

不允许公孙渊投降!

第一次公孙渊主动投降

两个相国和御史大夫来谈降,司马懿说两人太老,拉下去砍了,还向公孙渊发了一道檄文,大概意思是说,以前人家诸侯国被打败了,都是国王亲自裸体牵羊出来投降的(北宋的徽宗也是被金人这样对待过,颇有古风)你只派两个老头出来见我,我已经把他们砍了,真的想投降,就派个年轻点的来。

第二次,公孙渊就派了个年轻的侍中魏演去,并讨好卖乖的发誓会马上让年轻“太子”前来做人质。

可司马懿铁了心不接受投降,反而说“公孙渊不肯投降,那就只有等死了。”

公孙渊一看投降争取生存权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只得冒险突围,可才没跑多远,就被司马懿追上,全家被杀得一干二净。

然后司马懿进城之后,下令屠城,然后把尸体堆放起来,还起了个名“京观”(此“人肉京观”司马懿是第一人,而不是赫连勃勃)

有人老拿司马懿和诸葛亮比,虽然战术上说司马懿主要是防守,诸葛亮主要是进攻,说不上谁好谁坏,但是诸葛亮政治人品司马懿比不了!

同样是征服,一个征服东北,一个征服西南。东北司马懿搞屠杀并迁走辽东剩下的汉人,然后辽东成了那些东夷游牧的地盘,而诸葛亮在西南至今少数民族把他当成神!

司马懿为什么不称帝呢?

司马懿是个务实的人,当时手中的权力已经是最大了,完全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相国九锡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当时他已七十多岁,尽力找一个缓冲时间让儿子们上位,他现在只为他的儿子着想,做一些对儿子有利的事才是正事。

因此,他逐步把权力交到司马师的手上。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魏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司马懿死了。

给人感觉司马懿一直是个手可遮天的人物,其实不是

司马懿在70岁以前,他连权臣都算不上。

在曹操手底下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最后熬死了曹操。

直到后来他悍然发动了高平陵事件,这才在70岁的时候登上权力的巅峰,成为魏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对于诸葛亮,司马懿也是靠着防守隐忍,熬死了孔明。

对于阴谋诡计,他熟能生巧,阴忍是他的特点。

在司马懿充满传奇的一生中,面对不同的敌人,在争斗的过程中,阴忍让他走到权力顶端。

最典型是“装病”这个手段,他前后一共装了两次病。

第一次装病是为了躲曹操的“征辟”,在床上躺了七年多;

第二次是为了对付曹爽

他的一生,一道在与人和众人钩心斗角的剧场里,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越常人的隐忍以及过人的智慧,与一切敌人作斗争,最后,不管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的死敌,都败在他的手下。

而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成就,除了本人有过人的谋略之外,还得益于自己的长寿或者说是敌人的短命

如果曹丕父子的寿命稍长一点儿,司马懿就会寿终正寝。

所以人生不管如何风大雨急,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坚持活着总会看见对手的终结,所有的理想现实都建立在自己之上,自已才是这世界的太阳!

珍惜自己,就能看见第二天的太阳。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视力有残,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OK,关于司马懿到底经历过什么变得那么冷血他篡位的动机是什么和司马懿为什么要篡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