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向日本提供武器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向日本提供武器

今天给各位分享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向日本提供武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外国人为什么不取钢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手术后身体内钢板不取出行吗
  2.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向日本提供武器
  3. 为什么有些美国军人在战场上不穿军服,军队管理允许吗
  4. 美国不缺钨,为什么不用钨合金穿甲弹,却用贫铀弹损人又害己

手术后身体内钢板不取出行吗

手术后身体内钢板不取出行吗?

看到这样的提问,说一点自己的看法,手术后身体内的钢板该不该取,要看医生的建议,还要看手术的部位,有的必须要取出来,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有的呢可以终身不取,如:颈椎病患者手术中安置的钢板就不用取出来。伴随终身的!还是要征求医生的意见!自己最好不要轻易做决定为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向日本提供武器

回顾二战史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同盟国和轴心国阵线分明,但是同盟国相当团结,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英国、苏联、中国等同盟国输送了大量武器,成为同盟国坚持到底,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同盟国老大的德国,却似乎没有向日本提供过什么武器;这是为何?

是德国不愿意给吗?不是。

1940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其中规定三国战争中应该相互援助。

是日本军工生产水平先进,不需要德国武器吗?也不是。

众所周知,在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工生产在亚洲处于一流水平,远超中国、菲律宾等国;但是跟德国相比简直是霄壤之别,在坦克、火炮方面可以说有代差。

二战时日本陆军为人称道的武器,不过是三八步枪、小豆坦克、歪把子机枪;这些武器如果用于对中国军队作战,完全绰绰有余,和美军作战的话就相形见绌了。

无论是在太平洋战场,还是在中国战场,如果日本装备了豹式坦克、施迈瑟(MP40)冲锋枪、88炮、G-43半自动步枪、MG-42通用机枪等德国陆军的常备武器,将会给对手带来更多的麻烦,盟军在战场上会打得非常艰苦,而且毫无疑问会大大影响战进程。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首先是交通不便。

众所周知,日本与德、意两国几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相互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渠道困难重重。日本是个岛国,如果进口武器,只能从水路和空中运输。

水路运输,只是空想

因为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大体是个内陆国家,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因此,德国本身就是一个陆权国家,体现在军队发展和建设上,那就是陆军非常强大,海军相应比较弱。

德国的海岸线并不短,有将近3000公里,但这些海岸线都无法直对大洋或大海。

因为德国与北部的丹麦有陆地接壤,德国的岸线被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海岸线面对的是波罗的海,而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差不多,相对比较封闭。

德国的船要想进入大西洋,必须经过丹麦与瑞典之间的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进入北海。

德国西部海岸线条件优越,直面北海,可是一旦英国封锁,德国船只就寸步难行。

一战时期,德国出海口就被实力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所牢牢地封死,使得德国海军在战争后期被捆住手脚,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狼群战术,靠潜艇战袭击英国商船。

一战中进行的日德兰海战中,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虽然以少胜多,以相对吨位较少的舰只击毁更多的英国舰只,战术上赢得了胜利;但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却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德国人的出海梦想彻底破碎。

二战时德国海军面临的处境,与一战时期大体相似,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德国海军根本无法与英国皇家海军过招。

因此德国不但不敢在英吉利海峡发动两栖登陆战,在控制法国之后也不敢大摇大摆从那里通过,最宽只有240公里,最窄33公里的英吉利海峡,注定让德国人难以逾越。

即便通过了英吉利海峡,到了大西洋,相距日本一万公里左右,如此漫长的航程,没有航母编队是万万不行的。

不然的话,根本无法经受英国海军的打击和英国空军的轰炸。

即使到了太平洋,还有虎视眈眈的美军舰队在那里围追堵截。

尤其是到了1944年,日本基本失去制海、制空权,美军在日本近海航道上和日本港口布满水雷,名古屋港在同年4月被迫关闭。

从5月份开始,大阪、神户、清水、横滨、东京等港口和濑户内海也被迫关闭。

如此一来,日本的港口吞吐量降低了九成,处于基本瘫痪状态。

到了7月,韩国釜山、元山等港口也无法运转。

总之,德国想要从水路向日本运输武器,舰船根本到了不了目的地。

水路不行,就只剩下了空中航线。

空中运输,鞭长莫及

相对海运,空中运输物资速度较快,安全系数较高。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运输机航程必须达到。

二战时期,德国没有一种运输机能直飞日本。

二战时期,德国的运输机首推Ju52,它是德国运输机的代表,是二战德军最著名的运输机。

战前,它作为民航机开辟了多条新航线;战时,它参加了德军几乎所有的行动:在荷兰、克里特岛空降伞兵;为被困在北非、斯大林格勒、波罗的海的部队运送补给,是德军引以为荣的运输机。

它是一款三发运输机,715马力,燃油容量2,450L,时速可以达到250公里。

然而它的航程不尽如人意,只有1,500km,需要加油五六次,才能到达日本。

不要说德国运输机,就是美国制造的运输机也完不成这项任务。

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C-69"星座"运输机,航程也不过是6000公里。

即使理论上能飞到,要经过多国领空,较近的要经过蒙古和苏联领空。

由于苏德是交战国,德国并没有控制苏联南部和东南部,因此德国运输机根本过不去。

由于日本控制了中国东三省,德国还可以通过铁路将武器运送到中国,交给日军。

可是同样由于德国和苏联是交战国,从铁路运输武器给日本,只能是空想。

德国军工原料和产能有限,难以自足

那么,是不是海军和空军能够安全运送武器给日本,日军就可以用上德国制造的枪炮了呢?也不是。

因为德国制造的武器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

原因有两个:一是原料短缺,二是缺乏工人。

武器的主要成分是钢铁,钢的原料是铁矿石。

德国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法国和瑞典,这样一来运输成本高,消耗时间长。

因此战争期间,德国钢产量上不去,一直在3000万吨左右。

战争消耗除了石油就是钢铁,美国的钢产量五年中增加了几乎两倍,钢铁消耗巨大的德国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钢铁为日本制造武器。

在二战后期所向无敌的虎式坦克,只生产了1300多辆,不能不说跟原料短缺有一定关系。

除了工业原料短缺,还有产业工人短缺。

随着德国占领国家的增多和战争的持续消耗,德国兵源损失严重。

只有8000多万人的德国,动员了900万左右的兵力,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后勤保障队伍,这使得德国产业工人人数大大减少,供不应求。

1939年7月德国的产业工人数在1000万左右,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妇女。

1941到1943年,德国,从工业部门招收了700万男性入伍,造成德国整个产业工人人数大大下降。

1943年底,德国产业工人人数下降到775万人左右(包括女性)。

随着战争延续,前线士兵每天都会出现数以万计的伤亡,更多的熟练工人被派到前线当消耗品。

德国虽然在战时征用了数以百万计的占领地劳工,但是却是杯水车薪,而且他们的素质低,技术不熟练,难以填补自己熟练工人留下的空白。

只要战争不停止,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武器消耗。

既然如此,德国生产的武器连自己使用都难以保障,怎么能满足日本的需求?

因此,在二战中,希特勒对日本这个法西斯小弟爱莫能助,难以批量向日本出口武器,只能提供少量的武器样品或者是技术,让日本进行参考学习,然后自行生产。

二战时期,日德像样的军事交流,当属日本的“柳输送计划”,用潜艇交流军事物资和技术。

其中较为成功的有两次,一次是日本伊-30潜艇欧洲之行,德国海军IXC型U-511号潜艇的马来西亚之行。

伊-30潜艇是日本海军自主研发的一款大型常规潜艇,其下排水量达到了3600多吨,水面最大航行距离14000海里,到达欧洲没有问题。

该潜艇于1942年4月11日成功抵达法国里昂港口(当时的法国,已经在德国控制之下了),不远万里到那里,当然不是空手而去,也不会空手而归。

他们给德国人带去了德国最需要的云母、虫漆以及鱼雷图纸等物资。

三个月之后,伊-30潜艇携带雷达图纸以及战略物资(3300磅云母、1542磅虫漆),从欧洲“满载而归”。

需要指出的是,伊-30潜艇所携带的东西对于日本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有了先进的雷达,就能对美国的飞机进行更远距离的预警。

经过近两个月的航行,这艘潜艇安全抵达新加坡港口。

可是就在它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一枚水雷命中了它,让它葬身海底,潜艇上携带的宝贝也成为废品。

1943年5月10日,德国海军IXC型U-511号潜艇离开法国洛里昂港,目的地是日本控制的马来西亚港口槟榔屿。

这艘潜艇所载的货物有水银、铅、铝、光学玻璃、奔驰公司生产的柴油发动机、Me-163飞机的全套图纸。

成为,还有9名乘客——轴心国三方委员会日本代表纳村直邦海军中将、日本陆军医疗局杉田支少佐、德国驻汪伪政权“大使”沃曼、潜艇技术人员等。

经过两个月的航行,U-511于7月5日到达槟榔屿,8月7日抵达日本吴港后被更名为吕-500(RO-500)并加入日本海军。

然而潜艇交流物资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无论对德国还是日本都是杯水车薪。

因为种种原因,德国在二战中没有向日本提供武器,不然的话日本军国主义将会更加嚣张。

这一切,也许是天意吧,是命中注定法西斯必然灭亡。

为什么有些美国军人在战场上不穿军服,军队管理允许吗

兔哥回答:战场上的环境是极为复杂的,想想看,战场上炮火连天,弹痕遍地,草木俱焚,满目焦土,加上风雪雷雨的天气,战争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士兵在这样的环境中,泥呀水呀滴能好吗?个个就跟小泥猴似得,满身污垢。武器装备都因为暴力的使用方式而加快了损坏,更不用说是布做的衣服了。其实不光是美军,都这样,个个衣衫褴褛,美军还算是条件好的,有钱,重视补给,而一些穷国家的士兵更可怜,上战场时衣着整齐,等下战场时,个个都破衣烂衫的,比乞丐都穿的破。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是战场环境因素,第二人为的关系也是一个方面。

军人在平时管理都很严格,军容风纪不合格是要挨批的,不用说别的,就是睡觉都不能光背,更别说裸睡了。军队中将睡觉分成三个等级,三级睡眠就是和衣而睡,就是不脱衣服。二级睡眠就是短衣短裤,这也是规定的睡眠着装。一级睡眠就是裸睡,不过这个平时很难做到。战场上就不同了,一切都改变了,没有作息时间,也没人检查军容风纪,床铺也不用整理,当然能有张床就不错了。但更多的是吃饭都没有一个准点,饿肚子更是家常便饭,至于着装,根据情况自己做主了,有衣服穿就穿,没有就只能随便找一件穿上了,没办法,条件不允许。

我们从一些战争中的资料图片也能看出来,衣服破破烂烂的,二战德军冬天穿的真是让心难受,能把人都活活冻死,能穿的都穿上了,这就是战场。美军只所以衣着不整也是这样的原因,并非是他们管理不严,美军也只能是衣冠不整而已,他们都不缺衣少食,只不过是战场上邋遢一些。其实战场上士兵是不喜欢光身的,一是没有衣服容易划破皮肤,战场条件下容易感染,二是机动中不方便,匍匐运动状态下对皮肤磨损严重,有衣服穿都会穿的,只所以衣着不整也是为了解决没有衣服对身体、皮肤的影响,于是就有什么穿什么,哪怕是老百姓的衣服,甚至是敌人的衣服,总比没有要好。

战场上能够从士兵的着装看出一个国家的后勤补给状态,那些衣着相对整齐的军队国力,补给都比较好,能够更换破损严重的服装。很多的国家并没有这样的实力,衣服破了缝补一下,甚至是捡老百姓的衣服穿,都是有的。美军还是比较好的,总体上是属于领先水平。另外个人爱好也是一个因素,战场上如果捡到一件好衣服就归自己了,美军士兵有这个嗜好,他们不提倡一切缴获归公,自己喜欢就占为己有,这种情况冷季节较多见,例如看到一件皮衣服就穿上呗,什么围脖,皮手套,但不会穿的花花绿绿的,通常情况下士兵不会穿敌人的衣服去作战,最起码不能整身都是敌人的衣服,虽然能迷惑敌人,但同样也会让自己人犯迷糊。这在战场上是很危险的,虽然如此,这种现象却很普遍。但如果不作战,为了御寒穿穿也无妨,总比受冻要好吧!

这个问题也要考虑误导问题,一些影视作品为了渲染情节展示硬汉形象往往是赤背上阵,身上再缠满子弹,显得威风。其实如果说别的国家军队缺衣少食到不难理解,如果说美军这样就有些不符合实际了,当然被包围了自然会很惨,不过美军即便是被包围投降了,都会扔下一堆食物,打美军就相当于是去打土豪,有油水捞。战场上往往是被包围的那些部队都很可怜了,如果在遇到冬季,找不到食物,没有御寒的衣服,捡到一块破被毛毯就不错了,你不可能要求他讲究军容风纪,所以,战场没有规矩就是规矩,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不缺钨,为什么不用钨合金穿甲弹,却用贫铀弹损人又害己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我们都知道铀属于放射性金属,铀也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原料,用来生产原子弹,氢弹。铀具有很强的核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都具备造成破坏性污染的危险。然而,美国却大力发展贫铀弹,自1975年以来,美国就研制和装备了各种贫铀弹药,不光有坦克用的穿甲弹,也有于用于轰炸机场跑道,摧毁坚固工事,以及对地下掩体打击的钻地弹药。美国也研制了贫铀装甲,总之,铀元素并不只是用于核武器领域,而是很多的武器弹药领域美国都有使用。那么,美国是缺少钨金属而不得已而为之吗?我们分析一下。

钨、铀金属被广泛用于穿甲性能的弹药领域,美国并不缺少钨金属;钨合金以及贫铀弹是目前穿甲弹药中两个最重要的贵金属,使用钨金属或者是铀金属制造穿甲弹头具备高硬度,穿甲性能突出。钨金属美国虽然不是储量最多的国家,但其钨金属储量位列世界第四位,约14万吨,其位列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储量约29万吨,美国的钨金属是完全够用的,而且世界上钨金属的购买对美国也不是难事,其邻国加拿大就有丰富的钨金属出口。既然如此,美为什么还要使用具有核辐射危险的铀金属来制造弹药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贫铀弹的性能优于钨合金穿甲弹;从两种弹药的穿甲性能来说,贫铀弹的穿甲性能优于钨合金穿甲弹。贫铀穿甲的密度高,穿甲时的自锐性好,钨合金穿甲弹穿甲时容易被钝化。贫铀弹击中坦克后巨大的撞击力会引燃贫铀燃烧,产生6000℃以上的温度,弹芯在穿透装甲的过程中的全程自然现象降低装甲强度,杀伤车内人员和设备。例如:美国M1A1/A2坦克使用的M829A3型贫铀穿甲弹,弹丸重量10公斤,弹芯材料为贫铀,是美国最新的穿甲弹。利用120毫米滑膛炮发射,炮口初速1555米/秒,这个初速度在目前世界坦克火炮中初速并不占优势,据说2000米远的穿甲深度达到了750毫米(匀质钢装甲),而实验穿甲深度更是达到了1米的深度,能够击穿目标所有坦克的装甲。而采用了钨合金穿甲弹的德国豹2坦克采用相同口径火炮,发射DM-53钨合金穿甲弹,炮口初速达到了1670米/秒(L44身管),1750米/秒(L55身管),在2000米距离上能击穿650毫米(L44身管),680毫米(L55身管)匀质钢装甲,实验环境最大穿深900毫米。可以看出来,贫铀弹的穿甲性能优于钨合金穿甲弹。所以,美国显然是看中了贫铀穿甲弹的威力优于钨合金穿甲弹。利用战争处理核核废料,减少处理核废料的费用;

美国的任何武器弹药都不会消耗在美国本土上,这是美国使用贫铀弹的最基本条件,美国也知道贫铀弹有危害,而且是长期危害环境、人员。只所以还用,就是在不在本土使用的前提下,威力越大越好,把“后遗症”就给它国符合美国的自私自利。我们都知道核废料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花费巨大,费时费力,如果用于贫铀弹药的制造,就起到了废物利用的作用,使弹药成本下降很多,最起码不用使用昂贵的钨金属了,利用核废料就可以了,并且把美国头疼的核废料顺便也处理了,一举两得。这也是美国制造贫铀弹的原因。至于对美国士兵的伤害显然美国并不在意,美国的军火都是大财团控制,军火商和政府都有一个利益链条,别把美国看的多高尚,心可是真黑。贫铀弹的危害人人皆知,这里不在赘述,美国的核武器最多,它能不知道有危害吗?即便这些弹药不用在美国的土地上,最起码美国士兵每天要接触吧,特别是什么贫铀装甲,危害更大,美国显然是不在乎。其实贫铀弹并不是只有美国能造,贫铀弹芯制造要比钨合金弹芯制造简单,只不过是顾虑核污染和对使用者所带来的伤害不这么做就是了。以上是兔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战时期德国为何不向日本支援武器,日本学习了德国哪些武器呢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