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为何倾家荡产

胡雪岩最终为何倾家荡产,只因一个错误决策,再也没翻过身来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胡雪岩为何倾家荡产,胡雪岩为什么失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胡雪岩为何倾家荡产
  2. 胡雪岩用30年赚40多亿,为何仅仅用了3天就一贫如洗了
  3. 清朝时期,为何李鸿章要弹劾胡雪岩
  4. 胡雪岩为什么会失败请大家讨论

胡雪岩为何倾家荡产

表面上看,胡雪岩的失败是因为经营生丝生意出现了问题,可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源于胡雪岩自身的弱点。

首先,胡雪岩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又过低估计了与洋商斗法的难度。清光绪八年,胡雪岩联合华商抵制洋商,试图通过大量购入生丝,掌握丝茧贸易的话语权,为此,胡雪岩一口气购入生丝1.4万包,价值2000万两白银,相当于上海全年生丝交易量的三分之二,一下子令整个上海市场“一丝难求”。

无处买丝的洋商,惊慌之下只得找胡雪岩谈判,提出加价1000万两白银,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胡雪岩见洋商求上门来,哪肯轻易松口,他当即告诉洋商,想买生丝可以,但要加价1200万两。

洋商听后,一时颇为犹豫。胡雪岩的要价实在太高,洋商不禁想找找其他门路,看看是否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生丝。更为重要的是,洋商担心一旦答应了胡雪岩的要价,今后生丝的定价权便全由胡雪岩掌控了,这是洋商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就在洋商犹豫之际,突然传来了意大利生丝大丰收的消息,紧接着,中法战争爆发,华商价格同盟不攻自破,胡雪岩手中的生丝,一夜之间身价大跌。无奈之下,胡雪岩只能忍痛贱卖,以亏损1000万两白银的惨痛代价离场。

这场中外大商战,最终以胡雪岩落败收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胡雪岩在商业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让他轻信自己在与洋商打交道时也能占尽便宜,殊不知洋商的背后都有财团支持,胡雪岩相当于以一己之力,与整个西方财团抗衡,其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胡雪岩忽略了国际市场对国内大宗商品的影响,缺乏相应的风险预案,导致其在市场剧变后无力应对,只能止损离场。

02眼光局限

除了低估洋商的实力外,胡雪岩自身眼光的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失败。

胡雪岩与洋商斗法的时代,恰是工业革命后,西方纺织业大发展的时代。英、美等国先后建立了机器缫丝厂,通过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一台机器一天的生产量,相当于同样时间内,30名工人持续劳动所产生的效益。然而,纵使机器生产的效率奇高,胡雪岩为了维护江南养蚕人家的生计,依旧坚持手工生产,并且拒绝了人们让他低价收购蚕农们蚕茧和生丝的建议。

如此一来,胡雪岩手中生丝的成本便一直居高不下,偏偏欧美发生了金融危机,对生丝的需求量锐减。上海生丝主要出口国家法国,生丝进口量下降了53%,而另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丝绸进口量也减少了46%。

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对胡雪岩的生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时,胡雪岩的老对手盛宣怀突然出手,令胡雪岩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03过于宽厚

盛宣怀之所以要对付胡雪岩,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商业竞争关系,更是想为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李鸿章除去一个心腹大患。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支持盛宣怀的李鸿章,与支持胡雪岩的左宗棠曾因为“海防”、“疆防”之争,在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李鸿章一怒之下,决定扳倒左宗棠,而作为左宗棠“钱袋子”的胡雪岩,就成了李鸿章集团的首要打击目标。

深知李鸿章心思的盛宣怀,便在胡雪岩因“斗丝”遭难时,以李鸿章的名义给上海道台邵友濂发电报,令他缓发本应给胡雪岩的协饷。

原来,胡雪岩为人素来宽厚,他曾以个人名义,向汇丰银行等外资机构借来的上千万两银子,用作左宗棠历年行军打仗的军费。按惯例,这笔钱本该每年由上海道台收集各省协饷后,转交给胡雪岩来还款。但上海道台邵友濂却在胡雪岩生意重创的节骨眼上,拖欠协饷。要说这事对胡雪岩也不算个事儿,凭借多年与外商银行打交道的情面,胡雪岩想要让外商银行同意晚几天还款,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盛宣怀岂能让胡雪岩缓过这口气来,他当即派人找到汇丰等外商银行,通知他们胡雪岩即将破产,让外商银行加紧催款。

与此同时,盛宣怀还收买了胡雪岩钱庄上的伙计,令他打探胡雪岩的一举一动,因此当胡雪岩从各地钱庄调集银两时,盛宣怀第一时间就掌握了内幕。

通过分析胡雪岩的举动,盛宣怀认为胡雪岩手中是真的没钱了。于是,他立刻再次向各洋行、官员、商贾们宣布,胡雪岩即将破产,号召大家一起去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取款。

一场人为制造的挤兑潮就此爆发,胡雪岩无计可施,急忙发电报向左宗棠求援,可盛宣怀却令人扣下这份重要电报,待到左宗棠知晓此事,前来救援时,早已无力回天了。

一代巨商胡雪岩,就这么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据野史记载,胡雪岩在贫病交加中含恨离世时,一直在喊着“勿近白虎”,谆谆告诫子孙后代不要再经商。

其实,胡雪岩一败涂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胡雪岩太过宽厚。当初胡雪岩靠着资助王有龄起家,这让他终身都秉持着“做好人,有好报”的信念,无论对钱庄伙计还是生意伙伴,处处留有一丝情面。

只可叹,并非每个人都是王有龄。胡雪岩的宽厚,反倒纵然钱庄里的小人卖主求荣,也让老对手盛宣怀不断做大,最终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

胡雪岩用30年赚40多亿,为何仅仅用了3天就一贫如洗了

胡雪岩发家致富,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有经商的能力,智商高,能看透社会的发展趋势,情更商高,会利用人才,更会重用人才,还善于借鸡生蛋之道,这是他的经商天份。

胡雪岩发家致富的现象,是官商勾结现象,讲官方背景,讲资源人脉。当权钱结合之后,做垄断行业。

货物不仅抢手,而且还暴利,他的生意业务广泛,达到独霸天下,一家独大,这种生意不赚才怪呢。

后来的失败原因,也是因左中堂的“官倒了”,胡雪岩失去了靠山。

李鸿章与左中堂在朝中有党派分争,导致政治斗争,胡雪岩做为左中堂的小金库,陷入政治漩涡,深受其害。

一朝君子,一朝臣,左中棠的政坛没落,导致了胡雪岩的失败。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左中棠收复新疆,胡雪岩在背后全力支持,说明此人有家国天下的爱国行为,以大局为重。他是个义商,又是一个儒商,穷独断其身,达济天下。

在这个军功章背后有一半功劳是胡雪岩的,一个被历史忽略的义商。

就这一点儿我们做为晚辈应该尊敬胡雪岩和左中棠,正确评价他们的事迹,应该称之为,人中双龙,中华福星。

清朝时期,为何李鸿章要弹劾胡雪岩

本文文中的“当时”,主要是指“中法战争”前。

在“李鸿章为何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问答中,我说过“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关系被严重夸大”,继续该问答,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继续深谈。李鸿章治胡雪岩主因是胡雪岩的商业竞争失败了,如此才能让胡雪岩与京城的亲王们的关系网络不敢插手帮忙!胡雪岩的失败主要是“囤积生丝”与外方洋行竞争失败。

(1)中国生丝在1905年前的重要地位

胡雪岩与洋商进行商战主要针对的就是旗昌洋行等。洋行一方面负责外商购买生丝,控制外商的定价权;一方面也开设自己的丝厂,例如1878年建成的旗昌丝厂。

从1871年到1905年,世界第一大生丝出口国为中国,总出口量为3288万公斤;第二大为意大利2510万公斤;第三为日本1647万公斤。

(2)胡雪岩“欺负”外商二十来年,外商对其极为愤怒

当时的生丝生产比较传统,直到1900年西方机器生产仍不足20%。由此,深谙中国经商之道的胡雪岩与生厂商关系很密切,外国洋商无论从人脉、人情上,还是从财力上都无法制衡胡雪岩。西方洋商对此非常生气。

生丝

在这些西方洋行中,在生丝业卷入程度最深的就是旗昌洋行。

(3)旗昌丝厂的大股东旗昌洋行与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和盛宣怀等人关系极为密切

旗昌洋行创立于1818年,曾经是美国对华“四大鸦片行”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外祖父在1830年成为旗昌洋行的高级合伙人。1850年代,旗昌洋行碰到经营困难,1861年,委托金能亨(曾任美国驻沪领事)组建旗昌轮船公司。

1870年代,旗昌洋行面对美国“南北战争”下的国内经济大发展逐渐筹资回美发展;再加上英国的太古洋行下属的轮船公司、怡和洋行下属的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洋行在1878年以22万两的价格将旗昌轮船卖给了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遗址

与此同时,因为《烟台条约》规定芜湖成为开放港口,李鸿章家族及其下属大力发展芜湖米市,旗昌洋行下的轮船公司对李鸿章家族进行大力支持,给李鸿章家族运米面油等。

以上仅是李鸿章与胡雪岩的商业竞争对手关系的冰山一角。限于篇幅,就先介绍到这儿吧。

胡雪岩为什么会失败请大家讨论

首先胡雪岩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主要靠官场得意。在国内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粮食茶叶桑蚕药业军火等领域官也坐到了二品赐穿黄马褂所谓树大招风他受到同行的排挤诬陷又受到朝廷的制裁,所以成也政治,败也政治。

同时在对抗西方资本主义的垄断时孤军奋战导致资金周转不灵钱庄在同行的设计下又出现了集中挤兑的现象最终导致了破产

其实胡雪岩家庭内部的一些矛盾也是造成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说到底是他不明白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不顾家人朋友的劝告最后走向失败

OK,关于胡雪岩为何倾家荡产和胡雪岩为什么失败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仕强 胡雪岩倾家荡产,为什么他的母亲却能很淡定的接受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