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兵团,详细解释一下(抗战时期的太岳军区属于哪个地方)

长津湖 频频提到第9兵团,兵团是什么编制 一个兵团多少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太岳兵团,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太岳兵团为什么独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独立团是怎样的一个建制
  2. 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
  3. 太岳兵团,详细解释一下
  4. 《亮剑》中李云龙还是团长时旅长为什么就消失了

独立团是怎样的一个建制

一个团一般有三个营,总人数在一千五百人左右。而独立团是直接旅一级,直接最高级别的师级单位独立指挥作战,相对于一般的建制团更具独立性,自然编制也更多。特别是在行军打仗时,只要经过上级领导同意授权,就可以独立制定作战计划。

抗日战争时期的独立团,大部分是被改编、收编或由地方武装组合而成的。红军的主力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分设三个师: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总部特务团、炮兵团、陕甘宁留守兵团,每师两个旅,每旅两个团,每师总人数约为一万五千人。由于八路军口碑好,群众基础好,想参军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编制番号的数额是固定的,所以只能通过建立独立团的方式扩建军队。由于没有正式番号,所以这些独立团都是“黑户”。还有一些在抗日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武装力量,上级为了鼓励他们,也会授予独立团的番号。

历史上最著名的独立团非叶挺独立团莫属。叶挺独立团,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1926年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总人数有两千一百多人,分设有三个营,两个直辖队,由叶挺担任独立团团长。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部队。北伐战争时,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率先从广东出发,正面进攻。独立团骁勇善战,屡破强敌,获得多次胜利。

1927年,聂荣臻、周士第率领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第七十四团机枪连、第七十五团三个营发动了八一德安起义,叶挺独立团于8月2日与八一南昌起义部分会和。

1928年,由朱德、陈毅带领独立团的残余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成功会师,改编为第二十八团,成为红四军的主力部队,也是红一军团的主力军。

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

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日本自卫队的师团长什么地位?旅长或团长!

目前,日本自卫队总兵力25万多人,相当于我国兵力的十分之一。如果假定同等兵力战斗力相等的话,日本军事最高首长不高于我们的集团军(设13个)首长,大致相当于一个军区司令员。

目前日本自卫队仍然设有第6师团、第9师团驻扎东北方面(这两个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第2师团(九一八事变的祸首)、第7师团、第5旅团、第11旅团驻扎北部方面;第1师团、第12旅团驻扎东部方面;第3师团(二战后期留在中国的唯一甲种师团,一号作战的绝对主力)、第10师团、第13旅团、第14旅团、第4施设团;第4师团、第8师团、第1混成团驻扎西部方面。

就是说,日军仅仅5万多人,就设立了十多个师团,平均到每个师团头上,也就四五千人。如果发生战事自卫队改编自卫军,迅速招兵充实,扩军十倍,师团长也不过就是一万多人。

我们的解放军13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超过10万军队),下设6个合成旅(重型、中型、轻型各2个)、一个炮兵旅、一个防空旅、一个特战旅、一个陆航旅(或者空中突击旅)、一个工兵旅和一个勤务支援旅,总计12个旅。粗略估算,一个旅兵力大约能达到一万人。

所以,日本自卫队的师团长,相当于解放军的旅长或者团长。

侵华日军的师团长什么地位?相当于集团军司令或者战区司令

淞沪会战中,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而国军总共出动了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第一个月国军主动攻击,日军不断增兵,第二个月日军增兵,双方平分秋色,第三个月国军苦苦支撑,最终彻底崩溃。

如果没有老蒋的瞎指挥,淞沪会战中的精锐国军完全可以做到有序撤退继续在江南地区抵抗,南京也没那么容易丢。所以,如果排除指挥因素,国军80万人,应该可以和日军20万人打成平手。

就是说,日军以一当四,日军一个甲等师团两万多三万人,编制上相当于国军三个师,一个齐装满编的军,战斗力上却足以对抗击溃国军一个集团军甚至一个战区。

后来,国军编制上逐渐规范化,建立了200个师,每个师一万多或者不到一万,师上面设军(3万多),军上面设集团军(十万上下),集团军上面,就是战区了(十个战区,每个战区二三十万人)。

武汉会战时,日军30万人对国军110万人发动攻击,国军的指挥系统中有14个集团军、50个军,而同时期日军的指挥系统是第十一军5个半师团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和第2军4个半师团,总共加起来就是十个师团。这时候,日军的一个师团,确实能打国军一个半的集团军。

所以,抗战初期的侵华日军,师团长相当于国军的集团军司令之上,战区司令长官之下。

抗战后期的师团长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军分区司令!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共同抵抗了侵华日军中的超过七成,已经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华北为例,日军被压缩在交通线和大中型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完全没有存在感。

曾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村宁次表示,日本的高级将领,都不愿意到华北任职,因为华北地区每天都有四五个日本兵被打死。日军在华北总共驻军140个大队(相当于营,兵力1000),一个多月就要被打掉一个大队。要知道日军的一个大队,虽然只是相当于营,可战斗力足以与国军的一个师对抗。武汉会战中,日军总共110个大队,就把国军110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现在,却在莫名其妙的消失。

八路的“积小胜为大胜”“农村包围城市”让日军苦不堪言。那么,日军在华北的驻军有两个军,两个军各有四个师团,算下来日军总共有8个师团。而同时期,我们在华北建立了五六个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晋绥、冀鲁豫、山东等。每个抗日根据地也叫做军区,下设二级军区,二级军区下设军分区,首长都是叫做司令。如刘伯承元帅担任晋冀豫军区司令,下设太行、太岳、冀南三个二级军区,陈赓是太岳军区司令。

抗战后期,按照战绩来说,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们的军区司令或者二级军区司令。军区司令在抗战初期是师长,二级军区司令抗战初期是旅长或者副旅长。

不管怎么说,侵华日军的师团是相当厉害的,给我们造成的侵害也是相当可怕的。

太岳兵团,详细解释一下

晋冀鲁豫解放军的“太岳兵团”

《亮剑》中李云龙还是团长时旅长为什么就消失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亮剑》李云龙的旅长,是著名的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文武双全,绝对是我军历史上传奇一样的人物!

其能力之强,运气之好,威望之高,人脉之广,故事之多,在将星闪烁的我军名将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别说李云龙见他不敢滋毛,就连我军著名的悍将许世友上将,见了陈赓大将也是毕恭毕敬。

那可是连粟裕大将也敢顶撞的人物。

李云龙的故事取材于我军多位著名将领的故事,其中之一是著名的“王疯子”王近山中将。

抗战期间,王近山中将作为陈赓大将的爱将,不但长期在陈赓大将麾下征战,后来还担任了386旅旅长的职务。

比李云龙职务高。

因此在《亮剑》前期,李云龙与陈赓大将多有交集,这些是符合当时王近山与陈赓大将关系的。

后来陈赓大将就在电视剧中消失的原因是1943年11月离开太岳区前往延安,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直到1945年才重返太行山。

而李云龙的故事在1945后已经脱离了王近山中将的传奇,以别的将领为原型继续书写了。

这也可以理解,完全以王近山中将为原型,那就不叫小说了,直接写《王近山将军传》不香吗?

书中的李云龙此后划归三野作战序列,军事轨迹不再与陈赓大将重合,因此也就不可能再相遇。

《亮剑》毕竟不是网络小说,书中情节原型都有出处。

李云龙划归三野之后,属于粟裕大将的战斗序列了。

此前按剧中所述,应该是跟随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

然后帮忙二野打援被粟裕大将截流了。

此时陈赓大将已经独当方面,率领陈赓兵团挺进豫陕鄂,与中野,华野共同驰骋中原。

此后李云龙负伤养伤,一直都是按照三野的历史轨迹行动。

陈赓大将则率军渡江,千里大迂回,南下包饺子去了。

此后援越,赴朝,回国组建哈军工,与李云龙再无交集。

因此《亮剑》故事后期,陈赓旅长的消失完全符合历史轨迹。

书中的李云龙,战友遍布四大野战军,而且深受四大野战军首长的集体赏识。

都是他的老首长。

如果他没有遇到田雨和赵刚,一辈子也不会吃亏。

田雨引出来智者田墨轩,赵刚则是充满牺牲精神的完美理想主义者。

这两个人改变了李云龙的人生轨迹,否则李云龙就是孔捷第二。

这个事儿敏感也不在本文叙述范围,就此作罢不提了。

关于太岳兵团,详细解释一下,太岳兵团为什么独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隋唐五代又十国的五代十国是哪些顺便详细说一下五代又十国的历史资料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