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儒即墨”的墨家,为何会淡出历史舞台

差点让中国科技领先世界2000年 非儒即墨的墨家为何彻底消失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非儒即墨”的墨家,为何会淡出历史舞台,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墨家思想不能被皇权接受
  2. 墨家学说为什么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提倡呢
  3. 墨家思想为何一直得不到重视
  4. “非儒即墨”的墨家,为何会淡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墨家思想不能被皇权接受

墨家之所以能够产生和生存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周王室势弱,没有一个核心力量,这才让墨家有了一个生存空间。当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墨家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包括历代王朝都对墨家进行打击,很多人觉得很奇怪,能攻城,能守城,能发明,能制造的墨家为什么会被接连打击。

我们来看一下墨家的观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皇权看到墨家必须要打击。

一、墨家主张薄葬,推崇节俭

古代帝王都是很懂得享受的,真正很节俭的帝王是很少了。秦始皇的生活肯定也是奢侈的,像墨子那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帝王和贵族是受不了的。秦始皇从即位开始就修陵,汉代很多皇帝也采用厚葬。墨家主张薄葬这些观点与帝王的需求是相冲突的,这让帝王很不爽。

二、墨家提倡身体力行

墨家以大禹为榜样,不管是巨子还是墨家的任何一个成员,他们都是身体力行的。这一点你想想看达官贵人,包括皇帝,他们能喜欢吗?皇帝和达官他更喜欢高高在上,一副指挥人的感觉,而不是力行。

三、墨家的观点与皇权相冲突

前面二点或许和儒家有点相近,只是比儒家严格一点,从理论上来说不该受到打击,但是为什么历代皇帝对墨家死命打击,主要因为墨家有这几个观点:

1、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这是墨家对天子的看法,天子是贤人选举出来的,这个和秦一统天下之后的家天下的理念是相冲突的。墨子这种观点更接近于现代的选举制度。你觉得皇帝能承受得了吗?

2、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于天下僇,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如果皇帝能做到尊天事鬼,对老百姓有利,那天就会祝福他,立为天子。换句话说你皇帝不好好干,你就不能当天子了。这一点皇帝很难接受,皇帝只接受大臣对自己的忠心,怎么可能愿意接受别人说自己没有资格当天子。

3、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这一条才是最致命的,墨子认为天下的老百姓忠于天子之外,还不够,还需要忠于天。这让皇帝受不了。因为皇帝认为自己就是天的代言人,特别是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之后,皇帝更加神秘化。墨子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老百姓忠于天,而不是天子。

皇帝则认为自己是天的代言人,忠于自己就是忠于天,但是墨子认为这是不对的,最关键是忠于天,否则还会有灾难。

墨子这个观点等于和皇帝抢老百姓的忠心,这是历代皇帝不能忍受的,更不能让皇帝忍受的就是天说了什么,天满不满意的解释权在于——墨家的掌门人巨子。

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类似欧州出现的神权高于皇权的局面。

如果当时不是秦始皇统一天下,而是墨家先强大起来开始控制诸侯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很可能走的是欧州的历史。

当秦始皇一统天下,墨家的生存空间就不见了。秦始皇认为自己就是天神,包括他因为船受阻就去伐光湘水神之山的树木,出海与海神决战等等。《史记》将刘邦神化为蛟龙转世,像汉武帝则被神话为其母怀孕梦日入怀。换句话说皇帝的逻辑就是自己就是有神性。人世间的神是由皇帝封的,而不是由其他人封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时只存在一种选择,那就是墨家要和皇权争夺神的所有权,必须要决斗。墨家怎么可能是皇权的对手呢?皇权自然不可能让墨家发展起来,因为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皇权的稳定统治,最终被绞杀掉了,直到千年之后再现。

墨家学说为什么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提倡呢

墨家的兼爱非攻,天下大同。是所有人期待的理想社会,但是很难达到。包括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其实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是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提倡,而是当时情况下,没有精力去思考墨家的这些东西。谁都希望兼爱非攻,但是谁都希望生活的好,过的好。当时的生产力难以满足人们基本生活。谁会去考虑墨家学说呢?国家之间有很多的恩怨,难以调解只能通过战争,别的人来打你,你打不打回去?

墨家思想为何一直得不到重视

一般认为儒家与法家势不两立。

其实,从理论溯源上说,儒家与墨家才算势不两立。而且,墨子这个人极端反孔。

孔子讲仁,墨子讲兼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么看,兼爱的范畴,要比爱人的范畴更大。所以,兼爱与仁,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理论问题,不仅需要细腻推敲,还要往往要玩到烧脑的层面。所以,我们必须拿出“樊迟问仁”的精神,反复追问、反复推敲。

樊迟,是除宰我之外,另一个让孔子伤脑筋的学生。他不仅什么都问,而且刨根问底,直指似乎显而易见的抽象大词。

单单“仁”这个概念,樊迟就在不同场合问了三次。此外,还有“樊迟问知”、“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甚至,还曾“请学稼”“请学为圃”,他真把孔子当成百科全书了。

最后,孔子不耐烦了,直接说“小人哉,樊须也”。意思是樊迟(即樊须)这家伙没前途,我教的是君子之道、自由技艺,而他非要死扣字眼、玩具体。

其实,学习就应该像樊迟一样,有一点儿樊迟的精神。

你们这些个大家大师别拿大词、大概念忽悠我,世界是具体的,你给我解释到具体。解释到了,我理解了,然后我再考虑信还是不信;解释不清,我没理解,那就是你们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

所以,我们对于各家思想一定要反复追问,追问到底层源头才能善罢甘休。而到了这个时候,才可能做比较、做判断。

孔子的仁,虽说是一种博爱,可以推至平天下,但也是等差之爱,实际则可以推至到爱自己。

爱,没问题。但,爱有等差。

首先爱父母、其次爱家庭、再次爱乡党、再再次爱邦国,最后才能爱天下,即进入到博爱层面。

但是,国与国是竞争的、家与家也是竞争的,甚至父与母、祖与孙都是彼此竞争的。然后,就问你这个博爱还怎么博?

所以,逻辑上推敲到最后,一定是爱自己胜过爱所有人,于是沦为自私之爱。

于是,墨子主张:视人之父若其父。你别给我搞什么等差分级,爱必须是兼爱,爱别人的父亲与爱自己的父亲,必须一样。

所以,“视人之父若其父”,这就叫兼爱,也即博爱;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该叫自私,甚至别爱。

前者否定等差,也就拒绝分级,进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被忽略了,爱才能成为博爱。于是,我们要兼爱,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爱。

后者强调等差,必须落实分级,进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被强化了,爱一定回归到爱自己。于是,这就成了别爱,除了自己谁也不爱。

所以,儒家和墨家也就势不两立了。

行,你墨子大爱无私,而且逻辑诡辩是碾压级的。人家墨子玩得了自然科学,你孔子玩得了吗?所以,墨子打孔子,成了一种高维打低维,在逻辑上就能颠覆你。

但,推到这一步,还不够。这算是方法论层面,即怎么做。刨根问底就要追到世界观层面,即是什么。

正如樊迟追问孔子一样,我们也要追问一下墨子:何为兼爱?或者说,兼爱的源头是哪里?

孔子的仁,来自于爱人;孔子的爱人,来自于孝,然后以孝为源头推广至天下。那么,兼爱呢?

墨子说:天兼天下而爱之。天是兼爱的,所以人也要兼爱,做不到兼爱则等同逆天。

到这个时候,儒家与墨家就更加势不两立了。

为什么这么说?

儒家的世界观只到天人之际。天人之际的上面,才是天。而天,恰恰不是儒家研究的问题。对于天,儒家不仅不关注,而且认为就不应该关注、没必要关注。

如果给孔子的思想找一个源头的话,那应该找到被他称之为“古自遗爱”的子产。

子产有一句名言,即:天道远,人道迩。

而这句话就是儒家的理论限定,我们只讲人生观、不讲宇宙论,只搞主体间性、不扯本体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就是儒家:天有吗?有!鬼神有吗?有!但是,那不是人该思考的问题,儒家不玩杞人忧天,而要脚踏实地。

但是,墨家不同意,墨子一定要玩鬼神。

所以,墨子说: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一旦主张有天,那就必须主张有鬼神,否则逻辑上不自洽。于是,天最大、次为鬼神,最下才是人。

好了,做个总结:儒家的方法论是仁、墨家的方法论是兼爱;儒家的是世界观是天人之际、墨家的世界是天。

PS:别陷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它们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工具。因为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对这套工具更熟悉。其实中国传统思想很难精准套用。

而接下来,你总要提出具体的主张吧。

方法论有了,但方法论往下就要生活观了。那么,墨家提倡的生活,为什么是节葬呢?不是要“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吗?

这就是逻辑上的吊诡之处。所以,必须解释清楚。

之前,我们通过对爱、仁以及爱要分级的追问,把儒家的爱给推演到别爱和自私了。同理,我们还可以对墨家进行追问。

墨子说:视人之父若其父”。好,我们先记住这个命题。

但是,世界是具体的。而具体就要有限定。于是,在这个命题之前,需要加入两个具体的限定:

一个限定是爱的心力有限。父母生病了,你要当成大事;但非洲有人饿死了,你只当个新闻。这就是心力有限。

一个限定是爱的资源有限。灾荒之年,家里就一口粮食了。这时候,你是给自己的父母,还是给别人的父母?

然后,请墨子回答在具体的世界中到底该怎么兼爱?

墨子说你这个限定太极端,我不是联合国秘书长,非洲的事轮不到我操心;我家也不会穷得只剩一口粮食,怎么也得有两口吧?

这个可以有。

那就具体到墨子的父母和邻人之父母,而且墨子也家道殷实。然后,请问墨子怎么具体操作?

只是爱自己的父母,那就让自己的父母锦衣肉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家道殷实,不能亏欠父母。

但如果也爱邻人父母呢?

那就不能给自己的父母锦衣肉食了,而只能减半操作,要么锦衣、要么肉食。因为墨子要拿出一半分给邻人之父母。

如果是这样,那么墨子就不是厚待自己的父母,而是薄待了自己的父母。

换言之,墨子就是没把自己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而是把自己的父母等同于别人的父母。

所以,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把孟子的这句话抄全了,则是: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按照孟子的看法,你墨子就是禽兽啊,连人都不算,还谈什么大道。你的这套主张,根本无法实现。

但是,墨子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实干家。他怎么说,就怎么干。甚至,墨子还有一大批追随者。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在墨子看来,既然资源有限,那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大禹,“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现在,我们做不到厚待天下之人,那我们就刻苦自己,身体力行地跟天下人去过平等的低水准生活。等天下小康大同了,也就是大禹治水成功了,我们墨家再兼爱而厚待天下人。

所以,墨家不仅主张节用,而且主张节葬。所有人都能厚待自己吗?不能。既然如此,那就大家一起节用。所有人都能厚葬父母吗?不能。既然如此,那就大家一起节葬。

墨子的理想很丰满,而墨家的实践,也很执着。他们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去做了。

尽管如此,但墨家这套思想主张,哪一个统治者能接受、能实践?

士大夫说先天下之忧而忧,但也仅仅是忧,咱们感情上可以忧,而生活上却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非但统治阶层做不到,老百姓也做不到。

儒家的这套有差之爱,非常符合人的心理结构编码。而墨家这套兼爱主张,却完全是在跟人拧着来。

人类天然适应小群体生活,一个人太孤独、两个人不热闹,怎么也得凑成一家子,再扩展则是邻里街坊、同事朋友。然后,也就到此为止了。

我们可以在这里有个朋友圈、在那里有个朋友圈,拥有好多个朋友圈。但这些朋友圈在规模上都是小群体。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儒家说这个可以有,但我们还是先从身边人、先从自己所在的小群体做起吧!美好人间,必须按照修齐治平的顺序来。

墨家却说“一点点爱”根本不够,必须大爱无私。而结果就是:有人吃不饱饭,自己就不能吃好;有人穿不上衣,自己就不能穿暖。既然资源有限,那就暂时不向高水准看齐,而是一律向低水准看齐。

所以,墨家肯定走不远。但是,我们非要让墨家思想走得远一点儿呢?

墨子已经到了天这个层面,也就是超越性了。所以,再走远一点儿,就是宗教。

但问题是墨子并没有想象天国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上帝许诺不在此生之迦南而在死后之天堂。但墨子没说天堂。

同时,墨子也没有提供死后天堂可以补偿现世苦痛的想象自洽。所以,他只是艰苦了现世人生,而没有憧憬死后来世。

所以,到最后,墨子思想也没能走向宗教。

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但是,这两家却是对立的,崇儒则必抑墨、崇墨则必抑儒。而当儒家思想成为传统的路径依赖后,墨家也就只能成为传统的隐性文化模因。如果需要,它肯定会被激活到筋骨。而如果不需要,它只能沉淀于血脉中。

“非儒即墨”的墨家,为何会淡出历史舞台

天下未定之时,百家争鸣,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天下既定,儒家成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道家成为补充。法家提倡赤裸裸的暴力,只能暗地里搞阴谋权术,不能公开提倡。墨家则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原因何在:

一、墨家普遍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传承人。儒家3000弟子,72贤人,都是大知识分子,虽然在春秋时期因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被弃置不用,但天下一统以后,很快显示出独特作用。高祖祭孔,汉武帝罢黜百家,说到底还是儒家有利于提高封建皇权的威信。墨家在这一方面无所作为,大佬都是能工巧匠,理论也比较粗疏,流传下来的著作颠三倒四,都是一些日常的道理反反复复地说,不具备反复流传的经典性。所以,墨家著作后来混在《道经》之中,至清末才被发现。

二、墨家喜欢搞秘密小集团,类似后来的黑社会性质,这对封建皇权的安全有危害,所以天下一统以后,墨家频频受打击。秦汉之际的游侠,以武犯禁,他们的思想、行为主要体现墨家的主张。这些人,只要组织认为正确的,连君王都敢行刺,所以历来是打击对象。

三、儒家思想包容性很强。孟子及儒家后人在批评墨家的时候,基本上把墨家思想的有点都吸收了。荀子思想中注重感性、注重逻辑的特点,就与儒家有关。这样,墨家就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非儒即墨”的墨家,为何会淡出历史舞台和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差点让中国科技领先世界2000年 非儒即墨的墨家为何彻底消失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4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