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的宝宝长了6颗牙以后就不再长了,啥原因(十二个月宝宝长12颗牙齿)

孩子有以下五种症状,家长要注意,小心是小儿发育迟缓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12个月的宝宝长了6颗牙以后就不再长了,啥原因这个问题,为什么牙齿掉了不再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指甲剪了可以长,牙齿却不行
  2. 12个月的宝宝长了6颗牙以后就不再长了,啥原因
  3. 拨牙之后会导致与这颗牙相对应位置的牙齿越来越长吗,为什么
  4. 为什么人类未能进化为无限长牙和换牙的物种

为什么指甲剪了可以长,牙齿却不行

谢邀,甲和骨是两个概念,甲为筋之余,筋为肝所主,甲剪还长,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所以在童年换牙之后是不会再长。

12个月的宝宝长了6颗牙以后就不再长了,啥原因

大家好,我是兜妈,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宝宝已经长了6颗牙然后间隔两个月没有新牙齿再长出,宝妈其实不用过于担心。

整个乳牙萌出时间大概需要1.5-2年时间,不会一颗马上接着另一颗不停息的长。所以在此期间如果宝宝其它部位的生长发育正常,就无须担心。

乳牙萌出的数量及时间

宝妈可以对照以下的乳牙萌出的数量及时间参考图,在宝宝12个月已经长了6颗牙,符合6-12个月的宝宝会长出大概4颗牙齿,上齿2个,下齿2个;9到16个月是8颗牙齿,所以是正常的。

宝宝一般是从6个月后开始长牙,一般牙齿是成对萌出,最先萌出的乳牙为下齿中间的一对门牙,然后是上齿的中间的门牙,在按照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逐步萌出。

(乳牙萌出时间及数量参考图)

影响乳牙萌出有什么因素?

宝宝因营养、遗传等因素以及个体差异,长牙的时间会有所不同。有些宝宝四个月开始长牙,有些则会推迟到1岁。只要宝宝其它的身体部位发育都正常,多晒太阳,那么晚一点长牙不用担心。

如果超过一周岁还没有开始长牙,则要考虑是否有以下这些原因导致的,最好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一、佝偻病,也就是维生素D不足而使得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牙齿萌出推迟;

二、营养不良,宝宝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发育慢,牙齿萌出也会延迟;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这是比较少见的。因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克汀病或者牙齿本身畸形,也是牙齿难以萌出的原因。

宝宝长牙期的营养支持

长牙期需要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来帮助宝宝的牙齿长出。可以在辅食中添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食物。比如鸡蛋黄,牛肉粥,番茄,苹果,虾皮等等,不仅可以帮助宝宝牙齿长出,还能锻炼宝宝的咀嚼,咬合能力。

宝宝长牙的常见症状及护理

并不是每个宝宝长牙期都有这些症状,有的宝宝很轻松就渡过了长牙期,有些宝宝则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长牙症状,需要家长多留意。

1)流口水

这个是非常明显的宝宝要长牙的症状。一般宝宝长牙口水分泌都会特别多,顺着嘴角流出来。这个时候要给宝宝戴口水巾,还要及时的给宝宝擦干口水,保持下巴干燥,还可以给宝宝涂擦一些宝宝乳液,避免下巴长时间接触口水长红疹。

2)啃咬物品

有些宝宝长牙期,牙床比较痒导致宝宝抓到东西就啃咬,妈妈的乳头,宝宝自身的衣物,宝宝的小手等。家长可以购买专用的磨牙饼干,磨牙棒等帮助宝宝缓解。购买磨牙饼干或者磨牙棒时要注意使用说明和时间,一般的磨牙饼干到一定的时间经宝宝口水浸染会软化,容易断,如宝宝吞食容易卡住,需要格外注意。

3)发烧

有些宝宝长牙会出现发热现象,如果体温不超过38度,并且食欲和精神都良好,那就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喝水就可以。如果超过38度并且哭闹不安,拒食,则需就医处理。

4)拒食

如果宝宝在进食时显得异常的烦躁不安,哭闹,或者拒食,就有可能是宝宝长牙了。因为一些宝宝在牙齿萌出前会因为牙床的迫逼而发炎或者疼痛,宝宝吃奶时会触碰到疼痛位置,所以出现烦躁和拒食。这样需要先安抚,然后少而慢的喂些流食,如情况没有改善,则需要就医处理。

总之,对于宝宝的长牙期,宝妈们不用过急。只要宝宝的其它发育指标正常,就不需要过于担心。牙齿也是一颗颗的相继萌出,但是中间并不是时间不间断的,所以放松心态,轻松应对宝宝的长牙期。

我是兜妈,科学育儿路上与你们同行!欢迎评论,转发,分享更多的育儿知识。

拨牙之后会导致与这颗牙相对应位置的牙齿越来越长吗,为什么

拔了颗牙后,咀嚼功能不会很快下降。镶牙少少也得花个好几百,反正还能吃东西,不少人索性置之不理。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有不少问题出现。其中就包括了对颌牙伸长。

拔牙后会导致与这颗牙相对应位置的牙齿越来越长吗?为什么?

拔牙后,相对应位置的牙齿,我们称之为“对颌牙”,是有可能越来越长的。

但对颌牙越来越长并不是拔牙这个操作引起的,而是拔牙后缺牙间隙相对应的对颌牙或邻牙因为失去了与之相对抗的力量而发生的垂直方向及近远中方向上的移动,最后可出现对颌牙伸长,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的现象。

所以,口腔科医生通常都会建议拔牙后三个月,即牙槽骨水平稳定,患者应及时做缺牙区间隙的修复。否则,对颌牙伸长得太厉害,或者邻牙倾斜严重者可能会丧失修复空间。

对颌牙齿伸长、邻牙倾斜会有什么后果?

1、丧失修复空间

拔牙后不修复,对颌牙齿伸长、邻牙倾斜到一定程度,缺牙区的间隙越来越小,小到一定程度就无法修复缺牙间隙了。

2、形成食物嵌塞,牙齿龋坏

对颌牙齿伸长后,对颌牙与其邻牙就不在同一水平,易形成对颌牙与其邻牙的食物嵌塞。另外,缺隙侧邻牙倾斜后,邻牙与其相邻的牙齿间临接丧失,也会出现食物嵌塞。食物嵌塞若不能及时清理干净,牙齿可发生龋坏。

★本回答有口腔科医生所写,若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为什么人类未能进化为无限长牙和换牙的物种

身为人类,我们几乎都被牙疼折腾过。身边年纪稍大的人,十之八九都有缺牙的情况。瞧瞧鲨鱼、鳄等动物,终生都能换牙,鲨鱼的牙齿更是如流水线一般,里外好几层,随掉随换……羡慕啊。

所有哺乳动物都没有这种技能。年老的大象臼齿会被磨平,使它们消化食物越来越费劲;抹香鲸活到60来岁,下颚椎形的尖牙会被彻底磨平,使它们难以捕猎;海豹每年冬天都要用牙齿在冰面上挖出至少一个换气洞来,每天还得用牙齿扩孔,防止洞被冰封死,牙齿磨没了命也就没了……这么一比人类不错了,至少还能安假牙呢。

▲看见下面的海豹了吗?

对了,啮齿类的门齿确实能长一辈子,但你把它门牙拔掉一颗,它是不能再长出一颗新牙的。大象、一角鲸等哺乳动物也是一样。

为什么我们不能终生换牙?

哺乳动物的“一次性恒牙”源于我们短命的“悲催”祖先。

哺乳动物出现于中生代,距今约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很不幸,比恐龙晚了约2000万年。为什么说很不幸?因为恐龙家族发展得太过顺风顺水,在这2000万年中占据了海陆空绝大多数的生态位。等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从爬行动物中分离出来时,它们面对的已经是一个怪兽横行的世界了。

当时情况比较尴尬,恐龙留下的生态位只剩下树冠、地下等犄角旮旯的地方了。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早期哺乳动物根本无法发展成大体型的捕食者或巨型食草动物,只能躲在树冠层和地下,靠树叶、球茎球根、昆虫或其它动物的卵和幼崽为食。它们爬不上食物链顶端,只能呆在底层,穴居、树栖、夜行,做一辈子被捕食者。

▲早期哺乳动物。

这种情况下,如贼兽、隐王兽之类早期哺乳动物的寿命很难超过10年,所以它们根本没必要演化出能使用100年的牙齿,也没必要再多换N次牙。最要命的是,这种巨兽脚下的尴尬生活持续了足足1.5亿年,直到6500万年前才结束,哺乳动物的“一次性恒牙”基因早已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是改变不了了。

为什么后来我们没能进化出终生换牙的能力?

那恐龙灭绝后的6500万年,占据统治地位的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更耐用或可随时替换的牙齿呢?这也好理解——因为我们这嘴破牙足够坚持到生育以后。

请想一下,某种哺乳动物,最大寿命20年,两岁时性成熟。其中两个成员,一个的牙齿能用10年,另一个的能用18年,在繁殖方面,它们两个能形成很明显的优劣差异吗?并不能。拥有好牙基因的个体也许能活久一些,比另一个多繁殖几次,但它这点儿成功并不能淘汰掉拥有劣牙者的基因。

▲回眸一笑百媚生。

到人类这里就更明显了。比如你50岁开始掉牙,但你早在30岁以前就把基因传递给后代了,山顶洞人说:“老子30岁都特么当爷爷了……”。所以,牙好牙赖跟种群延续没啥关系,没有压力,演化便不会发生。

总结一下,展望未来。

两亿年前的哺乳动物祖先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后代会称霸整个地球;几百万年前的人类祖先也没想到自己的后代平均寿命能到80来岁。本着够用就行的原则,他们通过自然选择确定了今天我们牙齿的模式,谁能想到如今突然就不够用了呢?

那未来我们的牙齿会演化得更耐用或能随时替换吗?想什么呢?其它哺乳动物有这个可能,人类算彻底没戏了。一万年来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牙齿和咀嚼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小,所以我们的牙不光不可能进化,它还会退化变得更怂……

渣以为,10万年后,人类的牙齿个头会变得更小,数量会变得更少。下颌骨越来越窄,瓜子脸成为标配。现在最后面的那四颗臼齿将不再正常发育,它们也许会成为新的“智齿”,继续折腾那个时候的人类。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不列公式,不堆数据,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文章分享结束,12个月的宝宝长了6颗牙以后就不再长了,啥原因和为什么牙齿掉了不再长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杨千嬅有32颗牙齿,我只有28颗...少了4颗牙齿正常吗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4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