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孩子迟到两分钟,老师不让他听课合适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专家建议别在睡前批评孩子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孩子迟到两分钟,老师不让他听课合适吗和专家建议别在睡前批评孩子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孩子迟到两分钟,老师不让他听课合适吗
孩子迟到两分钟,老师不让他听课合适吗?不能断章取义,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首先要弄清楚当时具体环境,然后才能实事求是的回答。
作为多年教师,据我推测,孩子迟到两分钟,老师不让他进教室听课,可能有以下二种情况。第一,这个孩子经常上课迟到,无组织无纪律,给班级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有的孩子,课间休息玩疯了,太投入,上课铃响了,都听不到,即使听到,也当耳旁风;有的孩子让老师哭笑不得,下课铃响了,不上厕所,但是上课铃一响,却急冲冲地往厕所跑等。这些熊孩子,老师屡教不改,老师气极了,不让上课,让他们长长记性。
还有一种情况,班级风气近来不好。表现为上课迟到,课堂上讲话,不交作业孩子增多。老师看了,非常揪心。觉得有必要整一整不好的风气,必须用重典。这个孩子成了倒霉熊,平时很少迟到,这次碰到风头上,被老师当成了反面教材,杀一儆百。
不管是上述那种情况,老师的做法总体上是正确的。虽然从眼前看,老师剥夺了孩子听课权利,好像不仁慈不道德,让家长心里不舒服。但是教师若不处罚过度,从长远看,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似一句老话,砍柴不误磨刀功夫。
现在学生迟到,教师不让学生上课,已很少发生。在过去,则大大地不同,经常学生迟到,被罚站在走廊上。有时人多,站成一条长龙,蔚蔚壮观。而这种行为,在过去习以为常,现在被当成教师变向体罚学生,要受到处罚。
给孩子关小黑屋究竟有多大的负面影响
无论是“面壁思过”还是“关小黑屋”,其实都是国外所谓的“Time-out”(暂停法),这个方法怎么用太讲究,用得对是教育管教宝宝行为的“金钥匙“,用错了就是亲子关系的伤害剂。
先来了解暂停法“time-out”
所谓的“Time-out”(暂停法)是指: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把ta与环境隔绝,期望ta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看过《爸爸回来了》的朋友一定记得,体操冠军李小鹏面对女儿奥莉发脾气用的就是这招,他会把她带到家里的某个固定角落,然后让她背对着自己,等到奥莉完全安静下来,再跟她讲道理。
(李小鹏让奥莉在角落冷静,并且再三强调背过去)
《妈妈是超人》里轩轩妈妈有个管教孩子的秘密武器,就是“爱的小屋”,每当俩孩子不听话时就把他们关到小屋里让他们反思。
你要知道的七个要点
虽然是件通用的管教武器,但做法太有讲究。如何操作(以下统称为“暂停法”)才能有效而不伤害到孩子,爸妈需要掌握到以下这些点:
一、使用暂停法的目的是帮助而非惩罚
很多爸妈会在被孩子气到不行时突然想到使用暂停法,这反映了其内心是希望借助这个工作来惩罚孩子,让孩子知道做出某种行为的结果不好受;甚至更一步地以为惩罚得越厉害就越容易长记忆,下次就不会再做了。但事实上这是对暂停法的误解。
暂停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和自我调节。
在激烈的冲突情境中,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主导,把孩子从情绪激动的场景中脱离出来,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中逐渐让自己平静下来,从而可以思考问题本身。这个是实施暂停法背后的逻辑。而这无形中也是给孩子示范了一个在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处理的一种方式。
二、使用暂停法之前在平时得解释和告知
我们说采取任何管教方法前,都应该对孩子进行解释。这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管教形式,才两岁的孩子可能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妈妈的解释,但不要紧,因为我们和孩子沟通的这一过程本身就传达了尊重孩子的信息。真正实施的时候孩子也许还是会有大哭大闹,但有了一定的铺垫,会减少一些阻抗。而且实施过几次以后,孩子会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所以平时就要和孩子进行足够的沟通:要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他解释为什么要使用暂停法,要清晰地说明规则:即在什么情况下会采用暂停法,实施的时间、地点,以及什么情况下结束。只有孩子明白了这个管教方法,之后一旦犯错误,爸妈要实行的时候,他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找到让自己情绪平静的方法。
三、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场地的选择也有讲究
有的爸妈会在忍无可忍时对孩子大吼:“你给我在房间里待一个小时,好好想想你究竟错在哪里!”但研究表明,暂停法不是实施的时间越久越有效。一个普遍的规则是三岁的孩子三分钟,四岁的孩子四分钟,五岁及以上的孩子五分钟(注:一般建议孩子两三岁以后,再使用暂停法,有其它更合适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方式可以代替)。《超级育儿师》里蓝海老师经常用用到“淘气椅”(其实称为冷静角或者“思考椅”更合适,淘气像是给孩子贴了标签),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时就让他们在椅子上坐着。
在场地的选择上,我们要记得不能让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屋子角落的一把椅子。在孩子拒绝去的时候,我们在ta原来的时间上延长一分钟。比如三岁的孩子原来暂停时间是3分钟,但是他倔脾气上来了不愿意去,那么就告诉他现在就是4分钟了。如果他还是不愿意去,就加到5分钟……如果加到10分钟他还拒绝去椅子上进行暂停,那么就去单独的房间进行暂停,但门是要开着的。如果孩子依旧抵抗,那么再把门关起来。
严厉程度从低到高逐渐递增,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给孩子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让他可以选择做出好的行为。让他体会到对自己的处境是有一定选择权的。
四、提前警告,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同样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做出好的行为,在实施暂停法之前也要再给孩子一次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即提前警告。
如果当你告诉孩子:“今天10分钟到了,你不能再玩ipad了,请把它收起来。”而孩子的反应是,继续玩、或者和你争论、甚至大吵大闹,那么你就给出一个清晰的警告:“我们之前已经说好的,如果你再不把ipad收起来的话,那么你就要去那个角落进行暂停。”然后再等一会,如果ta收起来了,那么就不必实施暂停法了。但如果他还是抵抗强烈,不肯收起来的话,那么你就要坚定的采用暂停法。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提前警告在一种情况下并不适用,即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时。你不能说:“如果你再打你弟弟一下,你就得去墙角坐五分钟。”这种时候就要直接说:“我们说过的,你不能打你的弟弟,你现在必须要去墙角让自己冷静一下。”
五、实施过程中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
有些爸妈可能觉得必须让孩子意识到ta到底错在哪里,所以当孩子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就抓紧机会开始说教,甚至责备。“你怎么老是这样!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你就听不进去是不是?!”事实上,这样很可能使家长和孩子重新陷入一场争辩,也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怨怼。
在《爸爸去哪儿》中,当夏天犯错了,夏克立对夏天进行了批评,并让她罚站。在执行的过程中,夏克立只是在夏天罚站前告诉她哪里做错了,让她好好想想刚才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就走开了。
要记住,暂停法不是让爸妈不断地提醒孩子过去的不当行为,而是提供一次机会让孩子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期望ta在之后可以做出合适的行为。所以在暂停法实施过程中,只要孩子没有在中途跑出来继续哭闹,我们不需要与孩子进行过多的交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学习自己平静下来。
六、结束后记得关注正向行为
那么在暂停结束后,要说点什么吗?也不用!只要再说一遍最初的命令即可,比如“现在你去把ipad收起来吧!”而当孩子这么做时,别忘了即时给予表扬。一定要记得,即便之前和孩子发生冲突你有多生气,但在暂停结束后不要还是板着脸,不搭理,这会让孩子很受伤哦。
七、过度使用会起反作用
有的时候,暂停法不是没有效,而是太有效,导致一些爸妈爱不释手。只要孩子一不听话就使用暂停法,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ta做什么都不对。所以尽量在一段时间内只选择一到两个你最希望孩子发生改变的行为来采用暂停法,比如说攻击性行为或者某些屡教不改的行为。一些相对轻微的不当行为,如偶尔大喊大叫、耍赖、拖沓等,有很多其它有效的正面管教策略可以代替,就不必出动“牛刀”啦!
总的来说,我们要把暂停法当作一个帮助孩子处理激烈情绪的一种方式,而不要把它作为一种致力于要让孩子感到难受的惩罚手段,把自己和孩子放到敌对的位置。语气平静、命令清晰、态度坚定是实施暂停法的重要元素。
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恼人的行为,有时甚至会让我们自己生气到要发飙,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控制住,并且和孩子说,“妈妈现在非常非常生气,我觉得我也要去墙角那儿坐一下!一会儿,我平静下来后再来看这个事怎么解决!”这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个超级棒的示范哦!
家长打骂孩子,是对还是错
我要说的是:对孩子的适度打骂是爱孩子的最为集中的表现,但不要成为习惯,贵在适度(当打方打),贵在六岁之前。
该不该逼着孩子学习
我从事教育行业许多年了,各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接触,该不该逼着孩子学习,我想谈一下我的经验。
图片来自网络
该不该逼着孩子学习我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和逼迫的程度。
第一,学生的年龄段。
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之所以说是未成年,是指孩子各方面还没有定型,可塑性非常强,就像树苗和陶泥一样,小树苗在很柔软时你可以用外力让它长成任意形状,一旦长成大树就定型了!
图片来自网络
陶泥也一样,按照一定的水和泥的比例调和,陶泥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状,但一旦晾晒过后,水分丢失,就基本成型了,这个时候再想改变其形态,就不可能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学生塑造性最强的是什么时候呢,毫无疑问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四年级以前,这时的孩子是非常可爱的,天真无邪,这时候家长往往都不忍心逼迫,不舍得打骂,任其所为,百般宠爱。
但他的习惯也就是在这时养成的,小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知是非,如果这时你不逼迫他养成好习惯,那么,往后再逼迫也无济于事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算你以后放手,他也会按照这个习惯走下去,错不了!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逼迫的程度
孩子在小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强迫手段养成好习惯,但这个逼迫也是有程度的,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区别对待,灵活掌握。这里的这个度,一般是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前提!当然,最需要的是恩威并施,既让孩子学到知识,有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乐趣。这是一门艺术,今后有机会再具体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