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天津和南京,你认为谁的文化底蕴更深,以及南京古代冷知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南京明故宫为何没有保存下来
北京故宫举世闻名,是明朝时候修建的。它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明朝的时候,还修建了一座皇宫,比北京故宫规模还大。
南京的皇宫也叫紫禁城,它比北京故宫历史悠久,是从朱元璋称帝之前就开始修建的。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3月,朱元璋亲率大军北上进攻集庆(今南京)。朱元璋进城后,集庆更名为应天府。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镇江后,称吴国公。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吴国公为吴王,他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被称为"吴王府"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在吴王府东北郊外开始建造新宫(即明故宫)。
朱元璋原来是个叫花子,成为皇帝后是典型的暴发户心态,修建的皇宫一定是要史无前例的。
他把皇宫正址选在了一片湖水中,因为这是块风水宝地。
面对茫茫湖水,朱皇帝毫不畏惧,抱着人定胜天的精神,调集几十万民夫和士兵填湖("迁三山填燕雀湖")。
接着无数民工在那里先是铺垫巨石,接着又打下密集的木桩。然后又用三合土分层夯实,将宫城地基建造得牢固坚实。
当初朱元璋对于故宫的建筑质量提出一个基本要求——"但求安固...可传永矣。"——《明太祖实录》
1367年9月,皇宫主体基本建成。其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中山门以西,逸仙桥以东,大光路以北,佛心桥以南。
据史料记载,南京明故宫的占地面积一共有100万平方米,而北京故宫占地面积只有72万平方米。
我们可以这样说,南京明故宫才堪称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而今天的北京故宫,只是南京明故宫的“山寨版”。
1594年,大明万历二十二年,南京故宫落成100多年后,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京,目睹了南京故宫的雄伟壮丽后,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一书感叹道:
"走遍世界,从未见过哪个国家的皇宫像南京的明故宫这样雄伟"。
可是世事无常,沧桑巨变,今天的南京紫禁城早已经成为历史尘埃,人们只能在支离破碎的残砖剩瓦面前凭吊历史遗迹。
被誉为"世界第一宫殿"的南京明故宫,为何在几个世纪后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只剩下叫人唏嘘的明故宫公园残景?
任何一座建筑都经不起岁月变迁,但南京明故宫经得住时间,经得住风雨,却经不起劫难。总的来说,它经历了四次劫难。
一、建文帝自焚,金銮殿一片火海朱允炆是朱元璋孙子,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
他上台后打算削弱叔叔们的兵权,引发动乱,燕王朱棣率先发难,发动"靖难之役",在1398年六月初三攻克南京。
走投无路的建文帝一把火点燃了皇宫,奉天殿在熊熊大火轰然倒塌,被烧得面目全非。
尽管朱棣对奉天殿进行修复,但他已经对这个晦气的地方没有任何兴趣。
1421年,明朝新国都迁到北京,南京紫禁城人去楼空,昔日繁华不再,衰败不可避免。
二、大清建"满城",明故宫面目全非清军入关,少数人征服了人口是其几十倍的汉人,他们提心吊胆,唯恐汉人反抗,就在战略要地实行满人汉人共同驻军的协防制度。
南京作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大清朝就在此部署重兵,八旗兵就驻扎在明故宫。那时候以维稳为主,也不管什么古迹保护,明故宫命运不难想象。
在明代紫禁城被八旗驻防后,成为满族聚居区,人称"满城",为了进行种族隔离,清兵把满城和江宁分成两个世界,在太平门到通济门修建了一道"柏林墙"。这样一来,明故宫再遭毒手。
三、康熙爷染指,"紫禁城"又遭劫难经过两场劫难,南京明故宫已经面目全非,但是阎王爷不嫌鬼瘦。
康熙三十八年,即1699年,圣祖皇帝康熙把"圣手"伸向明故宫。
为了建造明故宫九龙殿风格的普陀山"法雨禅寺",康熙爷大笔一挥,下达文件拆除南京故宫的琉璃瓦12万张。
《普陀山志》倒是直言不讳,记载说"法雨禅寺"的九龙殿琉璃瓦、雕龙柱磉和九龙藻井"均为南京故宫之物"。
四、"满城"被攻陷,明故宫毁于一旦1853年3月,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满城旗人众志成城拼死抵抗。太平军攻进城后,包括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在内的全城军民被杀个精光,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43000人无一生还。
南京城从此成为太平天国首都,改名天京时间长达十年。
为了建造洪秀全的天王宫殿和各王府及城墙,太平军在明故宫就地取材,明故宫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到处断壁残垣。
五、清帝退位后,明故宫终灰飞烟灭晚清末年,明故宫还有轮廓存世,宫墙依稀可见。
但是清帝退位,天下大乱,南京皇城旧址变为成采石场,皇城城墙被拆除殆尽,砖瓦石块被拿走贱卖。
英国人法雷斯就曾经在明故宫遗址中买走了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运到下关对扬子饭店进行装饰。这座建筑面积2429平方米的饭店,表面上是法国古堡风格,但很多材料就是来自明故宫。
无独有偶,1919年竣工的、由美国设计师A.G.Small设计的金陵大学北楼,就是以明城墙砖为材料建造而成。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经过几多劫难,明故宫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故宫遗址公园。如今你到那里去,怎么也难以把映入眼帘的景象跟昔日辉煌无比的明故宫联想在一起,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辽代时的南京是今天的北京吗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南京和北京是地处南北的两座不同城市。但是在“五代”辽国时期有个城市叫南京。
辽国是由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族所建立。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族称汗。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定都,并改国号为“辽”。但后来辽国被后汉所击败,都城由开封迁移到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辽国在迁都之后,施行了五京制,出了都城上京临湟府,还建立了四座陪都,包括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和东京辽阳府。其中的南京析津府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北京城所在地。因此辽代时期的南京指的就是今天的北京,而不是南京。
公元1123年,金占领上京后,南京称为辽国的代都城,当时的南京城是今天北京广安门一带,是辽国五个京都中规模最大、经济最繁华的都城。
天津和南京,你认为谁的文化底蕴更深
引述一位作者关于天津与南京的文字,很有道理,作为天津人很以为然,大家不妨拜读一下。原文节选如下:南京如果非要和天津比一下历史,文化底蕴,教育,医疗,民俗,曲艺,旅游,餐饮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比较的话,南京作为一个古代的南方小城还真不是中华正统中原地区的古老大都市天津的对手。首先说一下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是我们约定俗称的中国历史,但实际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具体地讲,史学界认为商朝开始到现在一共有3700年左右的历史,而远古先贤基本上活动在中原京津冀晋等地,和天津境内的几亿年前的七里海古海岸人类生物化石和蓟州地质博物馆的中生代古人类,生物遗迹,姑且不说。这些都是让南京短暂历史更没面子的事……
天津称作为“天津”的时间距今已经有700年不到,这600多年的城名未做变化之地,在中国也是不多见的。而南京称为“南京”的时间,只有短短的90年左右,这个历史确实比北京称为“北京”的60年长,但是南京比天津的600多年就差太远了。南京这样改变名称后,又连续计算建城史的地方在中国属于普遍现象。而往往人们忽视了天津在被命名为天津之前,是使用其它名称而存在中国尚古城市之一。而天津之前的名称是在元朝为大都直辖区,辽金时期为直沽,海津,析津府(北京南),汉唐宋时期古蓟州,古渔阳,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为渤海国,燕国,燕国国都“蓟城”,总之天津的历史一脉相承,直至中国远古时期,毕竟中华正统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北方地区,而不在南京所在的南方地区。相比之下,南京的历史虽然对外吹的很大,但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而且南京使用的名称应该是全国最多的,以至于南京自己的一些历史都无法说清。中华文明一直存在北方地区的事实,就决定了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的历史悠久。一般情况下,南京都是一些不被承认的小政权所建立的治所,而北方在京津冀首都圈定都的王朝都是大一统政权,中华正硕之所在,像辽金时期,统一正统王朝定都析津府(北京南,天津),这一时期的宋朝政权是附属国,南京,杭州等地只能是宋朝附属国的治所而已。实际上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好,3700年也好,中国各地的历史都存在,也都会延续,南京有多长的历史,其它地区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历史,而且普遍规律是北方正统地区像太原,大同,开封,洛阳,西安,邯郸,邢台,保定,济南,雄安等地的历史比南方的南京的历史要悠久很多。如果按照南京连续计算“变更地名”前后的建城史计算方式,天津也要计算更名为“天津”之前的建城史,而且这个建城史,北方正统中原地区比南方城市要长很多。南京如果和天津的计算标准一样,只计算变更到最后一个名称的建城史,那天津被命名为天津的建城史有600多年,而南京被命名为南京的建城史只有90年,天津的历史仍然比南京悠久很多!
鲁迅到南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化
鲁迅有两次到南京的经历,早期的一次是在南京求学,先是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由于学习内容陈旧无聊,环境沉闷窒息,后转入矿路学堂学习,并在此接触到了新思想,打开了眼界。后来考取官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第二次是1909年归国以后,先是在家乡做一个普通教员,后经许寿裳等人推荐到南京政府的教育部任职。这个时期的鲁迅基本上可以说还是在彷徨之中。虽然在日本时就说要从文救国,但是除了在日本发表过魔罗诗力说等有限的文章和翻译了一些作品外,并没有其他的成就。此时的鲁迅还没有从事文学创作,而是每天利用工作间隙去查阅和抄写古小说,古碑文,为他创作中国小说史略等工作打基础。从一个小教员到一个政府职员,其人生前途开阔了许多,例如查阅古书等条件也好了不少,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思想上应该还是相当苦闷的,其出路还是定格在想从事文化方面的研究和教育事业。这种沉闷是不招人待见的,因此在教育部长蔡元培到北京公出时,鲁迅差点被次长景耀月开除。所幸开除名单被蔡元培看到,将其留下并将其带到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总的来说鲁迅第二次在南京的经历是非常短暂的(大概仅五个月),其人生变化是从一个中学教员这样一个小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化为政府官员的转变时期,但在思想上却是从早期的比较激进的青年革命者进入到一个学者型的官僚时期。不过此时以及到北京任职后不断奠定的深厚的国学底子为其后来成为一位旷世的文学革命大家打下了基础。
天津和南京,你认为谁的文化底蕴更深和南京古代冷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