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始终没有对中国宣战

二战当中,中国向德意日宣战,为何却没有国家向中国宣战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始终没有对中国宣战这个问题,二战前线为什么进不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二战德国入侵欧洲各国后,为何后勤保障经常与前线脱节
  2.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始终没有对中国宣战
  3. 二战前线背景故事
  4. 1941年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不敢攻击正在进行大规模战争集结待发的德国

二战德国入侵欧洲各国后,为何后勤保障经常与前线脱节

德军后勤不只是脱节,而是崩溃了。

打仗要运送物资,这没问题,但是你运送物资就需要载具,然而载具方面,德国少的可怜。苏德战争开始前,德国给中央集团军群筹备了载重量45000吨的汽车,然而你中央集团军群有180多万人。这些车辆,是保证德国边境线到前线运输的。为啥要用汽车啊,火车用不了。

德国在二战期间,汽车总产量也就15万辆,就连苏联都比德国多,而且苏联还有美国援助的一大堆卡车。而运输机呢,德国总共生产8000多架。这数字,哪够用?苏联后期能够保证反击速度、反击效率,全靠手里的汽车火车数量。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第六集团军被包围,每天需要800吨物资,而德国最高的一天也就能给他们送去262吨物资,哪够用?这会儿只能空运,德军的Ju52运输机不够用,甚至用He177轰炸机去当做运输机给前线德军运送物资。

而对比一下,诺曼底登陆,到7月2日,盟军25个师,手里拿到17万辆汽车和56万吨物资,就这个数字,德军想都不敢想。美国在战争期间,总共生产两百多万辆汽车,用于前线的汽车总载重量比德军高多了。另外有大批运输机运输船,还有完整的物流体系。

德军呢?东线就6600辆汽车用于运输,大部分时间德军物资是马车来拉,马车才跑多快,哪有发动机给力?德军后勤不崩溃才怪呢。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始终没有对中国宣战

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铁路爆炸事件,诬陷东北军炸毁“南满铁路”挑起事端,关东军借机悍然炮轰东北大本营,阴谋发动了侵略东三省的战争。

当时少帅张学良奉蒋介石旨意退出了东三省,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人,日本鬼子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东三省。

之后日本人建立了伪满洲国,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了傀儡皇帝。

时间到了1937年7月7日,东三省并不能满足日本人的贪欲,为了侵占全中国,日本人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史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掀开了全面侵华战争。

然而,日本鬼子万万没料到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决心。“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本鬼子陷入了愤怒的汪洋大海,陷入了战争的泥沼。

战争持续到了1945年8月15日,二战同盟国――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随后日本国被炸了个稀烂。

面对亡国之虞,日本鬼子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随之结束,中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到二战结束,中日两国进行了14年的死磕,战争打得异常惨烈,为世界所瞩目。

令人奇怪的是,14年的战争都是在一种不宣而战的状态下进行的。

换言之,打了14年的仗,日本从来没有向中国下过战书。

我们都知道,两国打仗都是要提前下战书的。

比如日本在偷袭美国停泊在珍珠港的航空母舰时,虽然日本人耍了手腕,但没忘在偷袭的同时向美国宣战。

二战德国侵略英、法两国时,都是提前向两国下了战书,就连清朝的慈禧太后在向世界十一国开战时也下了战书。

问题来了,当时日本为何没有向中国宣战呢?

第一:在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时,日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侵略,而是宣称为溥仪恢复帝制,声称日本国和满洲国是平等的外交关系,不存在着侵略。

其实日本帝国主义这番言论纯属掩耳盗铃,完全是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和物资找借口。溥仪就是日本人的傀儡皇帝。

基于此日本人不会主动向中国宣战下战书。

第二:七七事变后,日本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时他更不会主动向中国下战书。

因为根据当时的国际《海牙公约》规定,只要两国宣战,同盟国家便会对交战双方进行制裁。

当时的主要同盟国――美国认为日本和中国开战属于侵略行为。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需要大量从欧美国家进口战略资源。

日本和中国不宣而战可以避免经济制裁,这样日本可以源源不断从美国进口资源。基于此,日本迟迟不向中国下战书

第三:日本侵华受阻,一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时日本不承认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的合法地位。为了避免引起日本国内人民反战的声浪,也为了间接占领全中国,日本军国主义效仿建立满洲国的办法,扶植了汪伪政权,声称汪精卫才是合法领导人。

日本人和汪伪政权苟合,彼此承认平等地位,因此不认为侵华是侵略战争,因此也就不存在着向汪伪政府下战书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政府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1年),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要求,正式向日本下战书宣战的。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中国同时存在着三个政府: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汪伪政府和伪满洲国。

日本不承认蒋介石的政府,同盟国不承认日本扶持的傀儡政府。因此日本最终没有对中国下战书宣战。

最后一句话:二战期间,只有一个欧洲的小国圣马力诺向中国下了战书宣战。

圣马力诺国土面积仅为60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左右,整个国家处于意大利的包围之中。

二战时,英国实行无差别轰炸,在轰炸轴心国意大利时,难免把圣马力诺捎带炸了,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

当时圣马力诺一怒之下向同盟国宣战,而中国是同盟国之一,因此成了圣马力诺宣战的对象。

不过同盟国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圣马力诺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国家太小了,根本没有存在感。

文/秉烛读春秋

二战前线背景故事

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间德国和苏联卷入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鏖战,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苏德战争中,当时世界上最为训练有素的德国国防军试图打败苏联红军,从而为德国在东方占领辽阔的版图。

战争之惨烈前所未见。德国入侵苏联是战争的开始,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柏林战役是战争的高潮。越来越多的坦克、飞机、大炮投入交战,武器装备数量之多超过以往任何战争,战争激烈程度也超出人们的想象。

德军认为进攻苏联将赢得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胜利。但苏德战争却以德国的惨败而告终,德军不但没有闪电般的占领苏联,反而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这一失败使得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从此灭亡。

这场战争带来的结果是:1000万德国人死亡。866万苏联军人,1900万苏联平民死亡。双方共有数千座城市和村镇变成废墟,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遭到空前破坏和洗劫。

1941年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不敢攻击正在进行大规模战争集结待发的德国

1941年的苏联军队虽然已经非常庞大了,但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如德国,仅从陆军来看,德国陆军在1941年总计拥有515万人(野战陆军、党卫军、后备军),其中用于对苏作战的有342万人,此外还有罗马尼亚、芬兰、匈牙利等盟国陆军79万人,这样整个对苏作战的轴心国陆军总兵力在421万人。而当时的苏联陆军总兵力也不过303个师,455万人,其中部署在西部边境军区的只有170个师,243万人,即便加上边防军和内卫部队,西部各军区的苏军地面部队也才253万人,其中还有30万人是刚刚征召入伍的新兵,德军在战役初期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

不过上述的兵力对比不过是战争前夕的对比,德军兵力的集结显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德军的大规模集结从1941年的2月初一直持续到战争爆发,分为5个展开梯队分别运往东线,并且为了隐藏战略企图越是到后边部队的集结速度越快,到5月份,德军在东线已经集结了60个师。正是在这个时候苏军总参部提出了一份“先发制人”的进攻计划,旨在通过主动进攻来打破德军的战略集结和展开企图,占领德军计划中的前进阵地,从而在已经不可避免的战争中争取主动。这就是著名的“大雷雨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并没有被斯大林所同意,也许他都没有看到过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只不过是当时苏军提出的众多作战计划中的一个而已。

从苏军的战略部署上来看,苏军仍旧是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一线边境地带的第一战略梯队只部署了108师,第二梯队52个师则在第一梯队的后方50-100公里处,此外苏联还有62个师的战役预备队,部署在更靠后的100-400公里纵深地带。苏军这种纵深的兵力部署显然是出于战略防御上的考虑,而不是进攻,如果苏军要想在德军战略展开之前就发起进攻,至少也要将战略第二梯队的52个师和更后方的62个师的预备队大幅向前调动,在边境地带实施集结,这样总计222个师(300万)的苏军才有可能对当面德军发起计划中的进攻。与此同时,大后方各军区的苏军也要迅速的向西调动,加入到进攻之中,或者补充前线的损失,战争总动员也要迅速的展开,无论如何,苏军一旦主动进攻德军,就意味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的开始。

斯大林一直在试图避免和德国的军事冲突,他甚至不同意苏联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只是允许了局部的秘密动员,就是担心此举会惹怒德国,从而使战争不可避免。对前线的战备工作也是如此,他不同意部队进入前线的筑垒地域,只是让其在后方区域等待命令,结果导致战争爆发还有相当部队没有进入阵地,德军轻易的跨过了无人设防的防御阵地。连这些被动的防御措施斯大林都不肯进行加强,足见斯大林对于军事上大规模调动所带来的影响有多么敏感,像“大雷雨计划”这种主动进攻的作战计划就更不可能被他所接受了,所以就算苏军有能力发起“先发制人”的进攻也没有用,斯大林不会同意的!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始终没有对中国宣战和二战前线为什么进不去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抗战时中日打了十几年,为何日本没有向中国宣战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