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说写硬笔字不能学习毛笔的写法(硬笔写得好毛笔也能写好吗)

练硬笔书法 为什么会有练字和日常书写不能统一的问题 怎么解决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很多人说写硬笔字不能学习毛笔的写法的一些知识点,和行楷为什么不建议学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学习行楷一定要先学楷书吗
  2. 为什么很多人说写硬笔字不能学习毛笔的写法
  3. 正楷还没有练好,就去练行楷,这样行吗
  4. 苏东坡的书法,为何最难学

学习行楷一定要先学楷书吗

先正楷。先练楷书,楷书是字的基础。行书也应该称为“行楷”,顾名思义,行书是由楷书演变而来得。如果把楷书练好了,练熟了,自然就行成了行书。楷书讲究间架结构和笔划运笔先练楷书是为了练好字的框架,写字要先一笔一划写然后才能写自己的风格,书法也是这样,写楷书是为了了解字的字行结构。可以说,一手好的楷书就是行书的基础。但行书与楷书也是不一样应注意几点:1注意笔画之间的连带。行楷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笔画之间又细细的线条相连,这称为“游丝”。写出游丝的时候,笔底下要轻,还要自然,笔尖运行要有一定的跳跃。2注意笔画的“借代”。行楷子多有借代现象,最典型的就是用点代替短横,用点代替撇和捺。不要急于求成,要先练好楷书。万事功到自然成。

为什么很多人说写硬笔字不能学习毛笔的写法

这句话究竟是个真伪命题我觉得还有待商榷。谁规定说硬笔书法必须采取实用性写法?又是谁规定用硬笔书法不能学古帖经典?我认为抱有此观点的人,压根还没弄懂什么是书法,更不了解什么是硬笔书法,至多也就是刚刚拿起毛笔临摹没几天的毛笔书法爱好者。

硬笔书法自有硬笔书法的艺术领域与美学范畴。既然叫硬笔书法,肯定就不会是只有实用性。硬笔与毛笔,对书法的艺术探索方向是一致的,艺术本质也是一致的,所体现的差別只在于工具特性的不同,书法艺理并无太多的差别。硬笔也可以很柔软,也可以很美很艺术。

硬笔书法要丰富内涵、拓展美学,取法于古是必然路径,几千年的书法艺术沉淀,不仅是毛笔书法发展薪续的沃壤,也是硬笔书法演驿进化的泉源。当代硬笔书法最大的软胁与弊端,就是局限在实用书写的视野格局上,当代不少硬笔名家也只是对硬笔书写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不能为硬笔书法下定论。如今只是硬笔书法事业的初级阶段,随着受众的增多,实践的丰富,以及理论探索的深入,硬笔书法的黄金时代还远未到来。

闲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正楷还没有练好,就去练行楷,这样行吗

行,我觉得是可以的。

正楷还没练好,关键还是看好的标准,你要是要把楷书练到完美,我觉得这辈子也不用练其他书体了。很多书法家到最后还没把楷书扔掉。

楷书写到可以把握它的基本结构、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就可以写行楷了,其实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练点行书或行楷也是可以的,能够相互补充。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苏东坡的书法,为何最难学

不仅是苏东坡,宋朝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统统都不好学。而且从学书法的角度讲,也不建议学。

这是为什么呢?从书法发展的源流来讨论这个问题。

高古不说。到了魏晋南北朝,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和草书,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甚至可以说非常成熟了。但这只是个别的书法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流传的书法。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普通读书人的所写的字,是无法获得一个书法意义上的指导。大多数人写的字,我们通过六朝时期的碑刻和砖刻就知道,说难听点都是歪七倒八,幼稚地甚至不及现在的小学生规整。及至到了唐朝,以褚遂良为首的高官书法家们,在皇帝的支持下,大力弘杨、推广所谓书法的法。发展到了中唐,楷书终于走上了历史颠峰。直至现在,仍是书法学习的第一范式。

进入宋朝以后,人们对严谨的书法约束下的书写,开始厌倦。逐渐画风一改,从讲究法为上,开始追求意趣为上。

最著名的典故是黄庭坚调侃苏东坡,说后者的字像石头压蛤蟆;苏东坡则反唇相讥,说黄庭坚的字是死蛇挂树。这个故事生动说明宋朝的书法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所以说对于个性非常强烈,缺乏峻“法”约束的、自由发挥、随性而为的苏东坡书法,效仿和临摹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是他的个性,不代表你的个性。

这类书法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教化,而只在于自身的、只可欣赏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毛笔写好了,硬笔字不会差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0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