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绝大部分的“养生”都是无用的为什么(为什么说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

龙脑养生贵在坚持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有人说绝大部分的“养生”都是无用的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为什么不建议养身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有些人养生,越养就越伤了呢
  2. 有人说绝大部分的“养生”都是无用的为什么
  3. 央视养生节目靠谱吗
  4. 为什么很多人都相信保健品和养生偏方,却不愿意去医院体检呢

为什么有些人养生,越养就越伤了呢

谢邀

如今这年头,谁还不懂得一点养生知识呢?

多喝茶,少喝酒,多锻炼多运动,多吃水果等等……可是,为什么有些人每天养生,可体质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其实,很多你认为是养生的事情,却是在养病!今天让我给大家分析下吧!

一.喝茶,现在正是春季,气候干燥,很多人开始喝养生茶了,都说菊花去肝火,真的是喝的越多越去火吗?

菊花,性寒,脾虚胃寒的人就不适合喝,并且菊花有降压的功效血压偏低饿人不要喝太勤,如果喝3朵以内为好。

二.多锻炼多运动对身体好吗?

经研究,极端温度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一热一寒,是心脑的“大敌”建议您还是要学会“看天”,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当天的活动项目及活动量。如遇雾霾天,应尽量在室内进行,如做保健操、原地跑步等。

一般来说,老人适合在下午或傍晚效果更好。健步走的最佳时间为晚上的5点至8点。健步走尽量保持在每天1小时,跑步半小时左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状态不好可适当减量,甚至不走。

三.多出汗就是多排毒

锻炼身体通过汗液排除毒素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您有爱出虚寒的毛病,建议不要出大量的汗液,汗为人体的津液,出虚汗的人一般都是阴虚,出汗过多会造成体内无机盐的大量流失,影响肾脏功能,不建议大运动量。

四.多吃水果提高免疫力?

孕妇举例,最好吃应季并且温性水果,不要吃过寒的,避免腹泻避免吃药带来不利影响哦,建议餐前半个小时吃或餐后1个半小时吃为好。

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养生再好我们首先了解自己身体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果您有关于体质的问题可以关注。私聊我解答。

有人说绝大部分的“养生”都是无用的为什么

谢谢邀请:人体就像一部机器,只不过人体叫养生,机器叫保养,试像一下你买了一部爱车,开了一年了,是不是要保养一次?保养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以后开着舒服,不出毛病?同样我们的身体劳累了这么多年,是不是要吃点保健品巩固一下呢?巩固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我们以后吃嘛嘛香,体格倍棒。所以说个人认为养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定要养生。

央视养生节目靠谱吗

部分节目还是靠谱的,毕竟央视不是地方上的一些靠着卖产品的一些节目,因为央视推广一些健康养生、科学养生、运动养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节目。

为什么很多人都相信保健品和养生偏方,却不愿意去医院体检呢

说起偏方秘方,我就想起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当时许多人都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疗“肺痨病”,也就是肺结核,而且这个方子还是当时认可度比较高的,只是材料不太好找。它的疗效我们现在很清楚,没有任何效果,但在当时那个年代,主流医学对结核病还没有正确的认识,主流医学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求助于偏方,也是不得已的一种方法。

人们喜欢偏方,我觉得可能有下面这两个原因。

一、当目前的医学对某个疾病不能“治愈”的时候,人们只好找其它办法。

前面我有说过,很多慢性病是治不好的。所以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疾病的“治愈”。举个小例子,在临床中曾经遇到个年轻的尿毒症患者,年仅24岁,只是因为有点乏力、轻度浮肿来看病,结果一查血肌酐1200umol/L,尿毒症确诊无疑了,这种情况在肾内科会经常遇到,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症状可以不明显,如果没有每年体检的话,有些人得了好多年的肾炎都不知道。但是患者和家属不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是肾病的终末期,而且这家人的亲戚里正好有个人懂治疗“肾病”的草药,所以他们不相信医生说的有那么严重,还很轻松地说“肾病好治,这个我们有药,都治得好”,拒绝住院回家吃药去了,结果接下来的1个月这个患者每天服用大碗“草药”,1个月后高度浮肿并继发心衰,送到医院抢救无效。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因为要告诉大家的是,“尿毒症”这个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终末期,这个时候肾单位已经彻底坏了,说得通俗点就是肾脏已经完全坏了,所以这种情况下的疾病是不可能治愈的。不论西医还是中医,还是气功佛道,都是不可能治愈,这已经不是药物对症不对症的问题,而是非药力能及,古人所说病入膏肓就是这个状态。古代蔡桓公的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神医扁鹊尚且说“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为什么还会迷信肯定有种偏方能治愈呢?

还有很多慢性病,虽然没有到终末期,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也是没法治愈。比如很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有的可能是目前医疗水平所限,可能将来可以治愈。也有的病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一旦成立,就不能根治。比如脑梗塞,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中风”的一种,其实这个病在发生以后,梗塞的区域就注定不能恢复,偏瘫的病人即使偏瘫肢体恢复了,也只是大脑其它区域代偿,并不是那个梗塞灶治愈了。

概括来说,有些病或者说有些病的到了某个程度,就是无法治愈的!特别是到了有些器官衰竭的终末期,除了能置换器官否则没有其它办法,有些甚至不是医学水平的问题。这句话听起来很恐怖,似乎是医生的无能和无奈,但事实就是如此,古代神医和现代名医都无法治愈的病,如果说有个偏方能治愈,那个偏方是谁写的?

这也就是养生“治未病”的重大意义所在吧。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很多慢性疾病不能治愈,但是都可以控制,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肾炎、冠心病等,目前医学不能治愈,但配合医生控制得好的话可以基本不影响寿命。关于如何对待疾病的问题,我还有些小感悟,以后我还会慢慢记录下来。

二、以讹传讹,夸大疗效,往往是偏方吸引人的原因。

以讹传讹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甲在吃饭时详细说了某个事情,乙听到以后告诉丙,再经过若干人,最后事情的经过可能完全走样。

偏方秘方的传播过程也有这个弊端。关于偏方疗效的事情一般都是口耳相传来传播的,有的事情如果真的去求证一下的话,会发现与听到的往往不同。

比如在我原先生活的小县城,可以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话:“某某人手上有个方子(或草药),有个病人肝硬化腹水(还有肝癌的),省立医院都没办法了,回来以后用了他的方子以后就好了”。而且说者言之凿凿,仿佛他亲身经历。后来正好因为其它事情结识了一个据说疗效相当高的“某某人”,和他有些私交,私下问他那些肝硬化肝癌的病人治好没有,他说一个都没有,但是直到今天,我那个县城还是风传他的方子有多神奇,至今还有许多病人去看病。

三、没能正确分析出偏方是否有效

这里有个关于疗效的判断问题。比如某人得了某病用了一个药方,病好了,这个事情也确实是真的,那么从常规判断这个药方肯定是有效的吧,其实不一定。

这里面至少有2个情况要分析。首先是那个方子是治疗什么病?那个人得的是什么病?因为大多数人对医学知识了解是比较少的,比如认为“肾病”“肝病”“心脏病”“胃病”这就是病名了,其实不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这都是非专业的说法,比如肾脏疾病在西医诊断里有几十种,在中医里“水肿”也分为许多症候,每种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就有个问题,那个治好某个人某病的偏方,可能是对某个病有效,但是究竟是对什么病有效,都不知道,只知道那个药方治“肾病”效果很好、治“肝病”效果很好等等,但是究竟它对什么病有疗效,不知道。

还有个问题就是现代医学说的“有没有统计学意义”,因为人体很复杂,每个人的体质也不同,同一时间接触的药物(甚至可以把食物或其它因素考虑进去)可能不止一种,有的在用医院的药的同时也自己用偏方的药物,所以在没有做排除其它因素、没有在人群中研究的话,是不能下结论的,表面现象和真实性可能不一样。被人宣传的总是治疗成功的例子,可能这个方子曾经用在10个人身上,只有1个人有效果,结果大家听到的是这1个有效果的例子,其它9个失败的例子你是听不到的,所以只看到成功的例子也可能是导致误区的原因。

当然还有其它很多原因,比如偏方本身确实有疗效,中医文化的“神秘感”,咱们国家医疗费用太高,媒体对医院误诊的炒作,当今的医患关系等等,都造成偏方秘方有的“魅力”,暂时就不分析了。

再说说保健品的事情。

想起个亲身经历的小事情。我老婆怀孕时要补钙,我到药店买钙片,药店工作人员问我买什么,我说要买某某钙片,她又问谁吃呢,我说我老婆怀孕了吃,她说你要买的那个钙片是“药钙”,你知道孕妇不能吃药的吧,所以孕妇应该吃保健品的钙比较好,你看看这个,这个是“孕钙”,最适合孕妇吃。因为我是学医的,知道没有什么“药钙”和“孕钙”之分,所以我坚持买了所谓的“药钙”。

不知道其它城市情况如何不敢妄加评论,总之我去过的很多药店都不规范,那些“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甚至没有药师相关证书,却极力推销药品或保健品,如果不本着专业负责的态度,那是非常害人的行为!因为他们有极大的迷惑性,购买者心里默认会认为他们是药师或至少是专业人员。结果浪费钱还是小事耽误治疗是大事。

扯远了,再说说刚才钙片的事。钙就钙,没有什么药钙和孕钙之分,钙片的好坏应该从钙源和身体是否容易吸收来判断,比如钙源把关不好的话重金属含量可能超标,而碳酸钙的利用率是比较高的,这只是顺带提一提。刚才那个店员说的是“国药准字”和食品保健的食字号或者健字批号,比如这个钙片,不论它是国药准字还是食品健字批号,只要是真货的话,它的成分就是钙,不会因为批号是药品批号就带来什么副作用。实际上,厂家获得“国药准字”批号比保健品批号要难得多,一般来说“国药准字”的产品在取材、审批、监管等方面都比保健品严格地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需要保健品、药品帮助身体的时候。现在我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对保健品很容易相信,对药品却害怕呢?

举个糖尿病的例子,因为这些年糖尿病患者剧增,所以关于糖尿病的保健品非常多,保健品的主打词常有以下几个:纯天然、纯中药、根据中医理论、调和气血、修复胰腺、细胞再生、永不复发、从根源治疗、无任何副作用等等,效果非常好又没有副作用,实在有吸引力。

再看看药品吧,比如糖尿病的常用药“二甲双胍”,这是个老药也是个好药,在口服降糖药中至今地位都很高,它的说明书怎么写的呢?我在百度搜了一下,百度百科“二甲双胍”的词条里,注意事项9条,不良反应栏写着“部分病人口服本品后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灼热,以及头晕、头痛、流感样症状、味觉异常、肌肉疼痛、低血压、心悸、潮红、寒战、胸部不适、皮疹、乏力、疲倦等。罕见贫血、血管炎和肺炎。”禁忌栏写着“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既往有乳酸性酸中毒史者,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这还只是简单的说明书,详细说明书特别是进口药的说明书会更长。可怕吧?更郁闷的是医生还告诉你,说这个病没法治好,给你开的那些药都治不好!

怎么选择?一边是纯天然无副作用还能修复胰腺彻底治愈,一边是副作用一大堆还不能根治的药物,再加上有煽动力的广告,保健品不热卖都不行。

其实,别说是药物,就是食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所以“无任何副作用”这句话,首先就是非常不负责的话。再次就说它的疗效,如果保健品就能产生广告中说的效果,那也没有那么多医药工作者去研制药品了。特别是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虚假保健品广告误导结果,一是被骗钱,二是服用了不知道什么成分的东西(更不知道有没有副作用),三是可能耽误正规治疗机会。很多的所谓保健品,如果它真的有降糖降压作用的话,要非常警惕它里面有添加药物!所以对待这些宣传,一定要先弄清它说的真实性,如果不能确定真实性,最好找医生咨询。

要正确看待药物副作用,在选择药品或保健品时多点智慧。首先,说明书是负责的态度,把所有在试验和临床中出现过的副作用都一一列举,在你身上可能一辈子都不出现。第二,疾病与药物比,疾病对你的损害肯定是更大,药物的副作用有时确实没法避免,但两者取其轻。第三,如果有那么好的保健品的话,诺贝尔奖肯定是他的了,也不用在街头巷尾在电视购物叫卖。

张悟本有段臭名昭著的论述:【所有治疗糖尿病药的说明书上都写着一句话,“肝功能不全者慎用、禁用”。那这个说明书告诉大家什么?告诉大家降糖药是“伤肝”的。每天吃这种伤害肝的药,日积月累最后一定会把肝给毁了。】

很多药甚至绝大多数药确实都注明肝肾功能不全慎用,因为绝大多数药物都要肝肾代谢,在正常的肝肾功能代谢情况下,许多药物是没有损害的,但是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代谢过程中会加重肝肾负担、或是代谢时间延长出现蓄积,等等因素,而不是张神棍这样可笑的曲解。可惜张神棍流行的时候,相信他的话的人何其多。当时他还流行的时候,我就给我的病人说过,这是错的,这根本不是中医,更谈不上发扬中医,这个事情的存在是笑话是耻辱!

在此不是说偏方、保健品没有用,偏方和保健品也有很多作用和可取性。在此只是想分析一下这个现象,为什么人们更容易接受偏方、接受保健品,甚至是虚假的偏方、虚假的保健品。希望通过分析,把这个现象中不理智、不科学的因素去除,不论是保健还是治病,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说得不好,但均是实践得来,看到有些人因为误区甚至丧命实在痛心,花点时间写下此篇,句句出自肺腑。

好了,关于有人说绝大部分的“养生”都是无用的为什么和为什么不建议养身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新一代清华无用论 努力读书不如当网红,拼命高考不如去整容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1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