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宋朝是最难“造反”的朝代,300年间发生439次起义,为什么都没成功呢


大家好,关于有人说历史上宋朝是最难“造反”的朝代,300年间发生439次起义,为什么都没成功呢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宋朝为什么不建议造反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为何说赵宋统治时期,百姓民不聊生,只好起义反抗
  2. 为什么梁山不能成为瓦岗寨
  3. 为什么历朝历代只有宋朝没有王爷造反呢
  4. 有人说历史上宋朝是最难“造反”的朝代,300年间发生439次起义,为什么都没成功呢

为何说赵宋统治时期,百姓民不聊生,只好起义反抗

谢谢邀请,据我个人所知道的,宋朝的时候老百姓的总体富裕程度,和幸福指数。超过从秦以后的任何一个朝代,至于那些像方腊,宋江之流每朝每代都有,也都是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其实啊!如果让他们这些人当了皇帝恐怕还不如赵宋。老百姓也不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徐敬业为了推翻武周,请了骆宾王如入伙,骆当时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那真是的是句句戳中要害,可畏是读来感人至深啊,据说当时连武则天自己都被感动了。但是武则天的政绩不错,老百姓都认可她,所以徐骆最终以失败告终。话说回到宋朝的时候也是这样吧!

为什么梁山不能成为瓦岗寨

这主要是因为瓦岗寨众兄弟和梁山好汉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大环境不一样。

瓦岗寨兄弟投奔李唐的时候,正处于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之时,是所谓的“大争之世”,每个想逐鹿中原的势力都在招贤纳士,招降纳叛,拚命增强自己的实力。加上李世民求贤如渴,瓦岗寨众兄弟来投,李唐统治者那是喜出望外,瓦岗众兄弟自然得以封官,然后为大唐建功立业,成为功臣得以善终。

反观梁山众兄弟,大多曾杀官落草,攻城掠地,犯下了“弥天大罪”。他们在大宋天下并未大乱的时候造反,并宣称要“替天行道”。这样的好汉,在宋朝统治阶级眼里,那可是眼中钉肉中刺,是做梦都想扫除的匪寇,所以即使他们受了招安,也大多没落个善终。

为什么历朝历代只有宋朝没有王爷造反呢

八王爷就有够危险,但因为兵权分散,战力过低,厢军垃圾,禁军又不是王爷搞得定的,再说宋朝皇子又不多,没有数字军团去拼氛围,朝堂上腐儒特多,皇帝也很伤。再说宋朝经济发达,王爷活得那么好,调戏妇女还来不及,造反手上没兵,外族虎视眈眈,就一烂摊子。赵匡胤黄袍加身,所以防备军权,这也是宋朝军力弱的一个原因。

有人说历史上宋朝是最难“造反”的朝代,300年间发生439次起义,为什么都没成功呢

宋朝的流民造反如果也能称为“起义”,那中国古代近4000年的历史,农民起义的次数可能有千千万了,仔细盘点,好像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起义成功了,所以这东西就跟彩票一样,并不是宋朝成功率低,放在历朝历代基本结果都是一个样。

南宋最大规模的钟相、杨幺起义,被岳家军在洞庭湖三下五除五剿灭了。

现在翻看《宋朝农民战争史料》,多达439次,素有“富宋”之称的宋朝百姓应该比较富足,不应该出现这么多次农民起义。这个数字如果放在西汉,那是相当高的,因为西汉统治者贯彻轻徭薄赋,基本没有农民起义,只到了末期才出现;而这组数字放在明朝,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明朝的起义可是连绵不断,一浪接一浪。

北宋四川王小波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等贱贵,均贫富”口号,后世深受启发,今天的成都江源镇萃英园内,塑有王小波雕像,图为萃英园。

首先说一定,现在史料称两宋的农民起义400多次,是要打引号的。宋朝的建立不同于其它王朝,它没有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黄袍加身就登位了,所以建国之初的社会矛盾没有解决,宋朝统治者又允许土地兼并,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客,身强力壮的又被募兵制征走了,剩下的老弱兵残的成了流民,反抗地方政府,而重文轻武的宋朝地方软弱,只要有一伙人造反,就上报是农民起义,所以留下农民起义的大量记载,其实大部分只能称为造反或暴动,比如宋江起义才36人、象州陈进起义60人、桂阳起义70人,规模最大的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最初才百余人,因为四川山高路远,王小波杀了地主开仓放粮后才汇集了几万流民,这是北宋规模最大的一次,不出两年即被平定。

当年某人来西湖游玩,觉得墓太多,煞风景,于是地方就拆除了600多座墓,其中就有方腊墓。

刚才前面也讲了,宋朝是实行募兵制的,这个制度最关键,宋朝招募年轻力壮的小伙入伍当兵,国家养着,不但给工资,还免除徭役赋税。所以宋朝的农民造反基本是小范围的暴动,战斗力低下,朝廷派兵来先镇压后招募,所以很快就把动乱给平息了。另外宋朝的政策宽松,年轻力壮可以参军,读书可以科举,不想种地可以去经商,百姓有比较宽松的谋生通道,流民不至于一呼百应都跟着去造反了,北宋的方腊起义,就是个例子,本来方腊所在的青溪县比较富裕的,常年为朝廷供给漆器、石头啥的,方腊自己就是个漆园主,后来无休止的征伐搞得怨声载道,方腊才率领深受漆器和花纲石困扰的百姓起义,打的口号仅是讨伐朱勔,并不是反朝廷,所以起义虽声势浩大,但并未波及四方,4个月被平定。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2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