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一次肺的气体仍然可以给患者使用(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什么多选题)

这5条常识,救了几万条宝宝的命 必转

大家好,为什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一次肺的气体仍然可以给患者使用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不建议口对口呼吸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一次肺的气体仍然可以给患者使用和不建议口对口呼吸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一次肺的气体仍然可以给患者使用
  2. 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什么
  3. 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步骤
  4. 世界上第1篇应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成功复苏的报道发表于哪一年

为什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一次肺的气体仍然可以给患者使用

【先说几个数据,有助于理解】

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求施救者呼出的气体量在800~1200ml(毫升)。

正常大气压情况下,空气中的氧含量为21%(20.95%)。

正常人血液中的氧分压在75~100mmHg。

当血液中的氧分压低于60mmHg时,血氧饱和度就会明显下降,就会引起组织缺氧。而如果这种氧分压降低是由呼吸问题引起来的,就叫做“呼吸衰竭”。

【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呼出来的气体为什么可以给患者使用】

我们正常人呼吸时,吸入含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04%)的空气,肺脏吸收20%左右的氧气,其余80%原样呼出。因此,在正常人对病患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进入病人肺内的氧气浓度可以达到18%(施救者深吸气,气体在肺内停留时间短),理想时肺泡内氧分压可达80mmHg(10.7kPa),而这时患者的血氧分压是明显减低的,肺泡里的氧就进入了血液。这样,对于呼吸停止的患者,只要施救者呼出气量>800ml,就基本够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什么

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什么?

?我好像记得,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千瓦不要打强心针,同时最大可能得急救触电者和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法及人工呼吸。

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急救方法。毕竟人命关天、刻不容缓。但这些是在大多数人知道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的,不像我们一些从事电力行业,经过严格培训后的人,一样懂得怎样进行人工呼吸。对于人工呼吸的方法,这里本人就在今日头条上卖乖一下,具体步骤步骤为?

看触电者通畅气道,判断呼吸与人工呼吸。

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通畅触电者的气道以促进触电者呼吸或便于抢救。通畅气道主要采用仰头举额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领骨近下额角处,抬起下颏,如下图所示。

注意:严禁用枕头等物垫在触电者头下;手指不要压迫触电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颈部上抬时不要过度伸展,有假牙托者应取出。儿童颈部易弯曲,过度拾颈反而使气道闭塞,因此不要抬颈牵拉过甚。成人头部后仰程度应为900,儿童头部后仰程度应为60,婴儿头部后仰程度应为30,颈椎有损伤的伤员应采用双下颌上提法。

检查伤员口、鼻腔,如有异物立即用手指清除。

?判断呼吸。

触电者如意识丧失,应在开放气道后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有无呼吸,见下图所示

?口对口(鼻)呼吸。

当判断触电者确实不存在呼吸时,应即进行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其具体方法是:

(1)在保持呼吸通畅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触电者鼻孔(或鼻翼)下端,以防气体从口腔内经鼻孔逸出,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并用自己的嘴唇包住(套住)触电者微张的嘴。

(2)每次向触电者口中吹(呵)气持续1~1.5s,同时仔细地观察触电者胸部有无起伏,如无起伏,说明气未吹进,如下图所示。

(3)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触电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触电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触电者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可放松,以便触电者从鼻孔通气,观察触电者胸部向下恢复时,则有气流从触电者口腔排出。

抢救一开始,应即向触电者先吹气两口,吹气时胸廓隆起者,人工呼吸有效;吹气无起伏者,则气道通畅不够,或鼻孔处漏气、或吹气不足、或气道有梗阻,应及时纠正。

注意:

①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约600毫升(6-7mL/kg)

大于1200毫升会造成胃扩张;

②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

③儿童触电者需视年龄不同而异,其吹气量约为50毫升,以胸廓能上拾时为宜;

④抢救一开始的首次吹气两次,每次时间1~1.5s;

⑤有脉搏无呼吸的伤员,则每5s吹一口气,每分钟吹气12次;

⑥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适用于有严重的下颌及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骨折等情况的触电者,难以采用口对口吹气法;

⑦婴、幼儿急救操作时要注意,因婴、幼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托颈,以保持气道平直;另一方面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学会了就能够应对突发情况下的触电者,不然都是扯淡。

人体触电如何急救?

随着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接触各种电气设备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触电事故的几率也会增加。

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务人员才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1.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以免由于触电时间稍长难于挽救。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1)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会有触电的危险。

(2)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3)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若电源开关距触电者较近,则尽快切断开关、拔除电源插头等;若电源较远时,可以用绝缘钳子或带有干燥木柄的斧子、铁铣等将电源线剪断,剪断电源线时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4)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源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其身下,使其与地隔离;也可以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挑开电源线。

也可以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以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

(5)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临时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2,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若神智尚清醒,仅感到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时,可使触电者平躺于空气畅通而保温的地方,并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若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触电者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触电者是否意知丧失,禁止摇动触电者头部呼吸。

(3)需要抢救的触电者,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的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

电力行业多年曾经看到触电者,工作人员都是严格按照电力安全操作规程办事,一般都会有安全员随时随地查看的,安全性比没有安规的少很多。

知足常乐2022.1.27日晚于上海

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步骤

人工呼吸前,必须清除口中异物,打开气道,如清除口中一些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如果有假牙,也必须取出。用头抬下巴的方法。打开气道后,可以再次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可选择口对口呼吸、口对口面罩呼吸或气球面罩呼吸。如果有可能建立一个高级别的气道,如气管插管,那么呼吸机可用于持续辅助呼吸。人工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16次。每次必须进行人工呼吸时,胸部起伏是有效的。

世界上第1篇应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成功复苏的报道发表于哪一年

1960年Kouwenhove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胸外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1961年Safar更进一步将CPR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ALS),高级生命支持(prolongedlifesupport,PLS)。

关于为什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经过一次肺的气体仍然可以给患者使用,不建议口对口呼吸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意外的CPR学习,17岁男孩救活了外公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2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