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青花瓷器的特征和鉴别常识

瓷器图片大全 景德镇瓷器图片

大家好,关于民国青花瓷器的特征和鉴别常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晚清民国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民国时期的文盲率是多少
  2. 为什么民国以前人们把银圆叫“大洋”呢
  3. 民国青花瓷器的特征和鉴别常识
  4. 辛亥革命知识结构

民国时期的文盲率是多少

答民国时期的文盲率大概是90%以上。因为在民国时期我国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社会,老百姓的思想依然停留在清朝封建社会时期,而且民国政府也是一个由大地主阶级、反动派、各地军阀轮流执政的时期,他们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至于教育方面也不重视,只有有钱人才能有资格读书的。当时国内只有5%的上流社会才会识字,其余很多人没有读过书,为文盲。

为什么民国以前人们把银圆叫“大洋”呢

这个要从我国银元铸造历史上来解释了。

清朝末年,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国外的货币大量进入中国,早期的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以及英国的站洋等,用银币来换购中国的丝、茶和其他土产等物资,这些外币以数量大、流通广而著名,并一度成为中国市场上重要的流通货币。国内就将它们统称为“洋钱”。

清朝政府当时只有银两和铜钱在流动,与国外货币兑换不方便,且计算繁琐,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平(吉林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很少流动。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由广东造币厂试铸,正面铸有"光绪元宝"4字,上圈有"广东省造"4字,下圈有"库平七钱二分"6字,背面镌有龙形及一串英文,在市面流通,是为龙洋的起源。以后各省仿效,相继奏准铸造,但因质劣及成色、重量不符标准,不受民间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能按枚计值,只能按重量计值。

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国币以圆(元)为单位,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这些银币才逐步把国外银币挤出市场。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才开始铸造“孙中山像”和“袁世凯像”银币来代替清朝银币的流动。

大洋是清末到民国期间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后来民国时期铸造的流动银币也被老百姓称呼为“大洋”了,

只是没有“洋气”而已。

民国青花瓷器的特征和鉴别常识

民国瓷器虽然继承了晚清瓷器的风格,但与晚清瓷器仍有明显不同,其造型较晚清瓷器纯朴自然,以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如琼式瓶、灯笼瓶、扁壶、方形桶、圆形桶等。

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如琼式瓶、灯笼瓶、扁壶、方形桶、圆形桶等。

辛亥革命知识结构

辛亥革命

根本原因: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

国际:列强以华治华:西方思想传播

国内: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改良之路失败、革命运动兴起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奠定了革命的物质基础

阶级:名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奠定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思想: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②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组织:①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②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军事:革命党起义

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发展:多省独立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失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结论: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备注:本人原创请勿抄袭谢谢合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民国青花瓷器的特征和鉴别常识和晚清民国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2017年清乾隆青花瓷器的鉴别以及价值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