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乱象(民国时期很乱)

民国军阀混战的乱象是怎么形成的,原来和他有关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民国乱象的问题,以及和对民国的冷知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春节冷知识
  2. 8个祖国的冷知识

春节冷知识

春节是一年中大家最重视的节日,说它是节日中的NO.1,肯定毫无异议,可是这么一个重要的节日,历史上差一点就被废除了。

这还要从孙中山先生说起,1912年,他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发出倡议把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中华民国的新年,之后政府就开始大力推广公历新年。

8个祖国的冷知识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是“井栏”。

正确解释: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2.曾国藩脱衣点白银

道光二十八年,38岁的曾国藩为证清白,当众脱掉衣服,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这才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

3.一日三餐开始于宋朝

在宋以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到了宋朝,经济繁荣,晚上也没有了宵禁,所以才加了一顿晚饭。

4.皇城南门上翻来翻去的石匾

北京皇城的南门,在明朝时叫大明门,在清朝时叫大清门。民国成立后,欲改叫中华门,于是工人把石匾拆下,想翻过来直接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背面竟是“大明门”。原来2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想到了这个办法。

5.宋朝的冷饮和诗

宋朝时,街头有卖一种叫做“冰酪”的冷饮,诗人杨万里曾用“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冰酪。

中国历史的冷知识(二)

1.熊猫在唐朝时就送给了日本

早在唐朝时,熊猫就被当作国礼送给了日本。

公元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为表示友好,武则天(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实际掌权)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随同遣唐使一道返回日本。(《旧唐书》)

2.唯一一个以古稀罪处死的人

唯一一个被以古稀罪处死的人。1781年,退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铨,想给过世的父亲申请个从祀文庙的待遇,就上书乾隆皇帝,但在称呼上却犯了大忌。

尹嘉铨在奏折中自称古稀老人,乾隆早已明示天下,自己才是古稀老人,如今突然冒出个人与天子抢称号,这让乾隆勃然大怒。最终,尹嘉铨被以古稀罪绞死。(《名臣言行录》)

3.蔡伦因宦官干政而死

作为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蔡伦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可却很少有人知道宦官蔡伦是怎么死的。

公元121年,因参与迫害汉安帝祖母宋贵人,卷入刘庆皇位继承案中,蔡伦被廷尉审讯,不堪受辱的蔡伦喝毒药而死。也就是说,蔡伦是因为宦官干政而死的。(《后汉书》)

4.蔺相如从未做过赵国国相

将相和,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将军不假,但蔺相如却从未做过赵国国相,他最大的官职是上卿。(《史记·蔺相如廉颇列传》)

5.奸臣严嵩出道时一身正气

明朝奸臣严嵩,刚步入仕途时,非但不是奸臣,而且非常痛恨奸臣。为了不与当时的奸臣钱宁、江彬为伍,严嵩借丁忧之名回到老家,此后又称病归里,直到10年后才还朝复官。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国之乱象 一
标签: 民国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