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为何不统考

中国传媒大学校考与省统考时间冲突 艺考为何不能像高考那样全国统一时间

其实高考为何不统考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高考为什么考不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高考为何不统考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2021年上海人口这么多的城市高考生只有7万,这说明什么
  2. 毕业三年,公务员考试七场,事业单位考试十几场,为什么一直考不上
  3. 高考为何不统考
  4. 为什么感觉高考省内的前百名,很少有人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年上海人口这么多的城市高考生只有7万,这说明什么

“只有”这两个字用的其实并不恰当。

单看比例,上海人口占全国的1/56,而高考考生比例只占全国1/154,考生占比远低于全国水平。但对于一个外来人口年轻化率极高的城市而言,是不能通过人口数量去衡量考生比例的。

北京本地户籍人口占比还高于上海一些,但是考生数量只有4.8万。天津作为高考移民大户,今年也就5.6万人报名,都比上海少很多。深圳更是只有4.5万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发达城市的年轻化率高,外来人口流动性强。这些外来群体95%在北上深都买不起房子,所以他们在这里镀金几年就会离开,新来的还是一批年轻人,跟当地人眼看着孩子从幼儿园读到高中是两码事。

其实上海今年已经比去年多了2万考生,去年只有5万,今年暴增40%已经很出乎意料了。至于报名人数依然没有匹配这座超级城市的人口规模,这除了外地年轻人占比高以外,跟外地户籍学生多也有关系,这些学生高考是需要回原籍所在地的。

毕业三年,公务员考试七场,事业单位考试十几场,为什么一直考不上

毕业三年,不停的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考了7场,事业单位考了10几场,都没有上岸。你需要自己反思,深刻反思。

一、自己的弱势是什么?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是综合能力的竞争。

报考岗位与学历、专业密切相关,有的专业可以报考岗位多,报考人数少,竞争小;有的专业没有什么岗位可选,甚至只能报不限专业岗位,人数多竞争大。

考试有笔试、面试2个类型的测试,你是输在笔试?还是败在面试?笔试是敲门砖,是决定胜败的关键,面试也很重要,可能翻盘也可能被逆袭。

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弱项,是专业不好?是行测差?是申论吃亏?还是面试发挥不好?

二、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分析了自己的弱势,就要改变自己的方法。

好的复习方法事半功倍,错误的复习方法事倍功半。

比如行测,必须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总结技巧,提高答题速度;申论必须动笔写,字要漂亮;面试要开口说,有条理、有逻辑。

三、坚持才能胜利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

很少有人一考就上,考了三五年才上岸的大有人在。

目标明确,就要坚持,一次不行来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高考为何不统考

高考曾经是统考的,就想过去的科举制度的会试一样到京城考试。但是为什么现在高考不统考了呢?原来在统考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大,每年招生人数有限,即使地区之间有差异,也体现不出来。但是从1999年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高考招生人数迅速扩大,已经从1997年高考录取100完,2018年高考录取700多万,已经扩大10倍。在这个背景下,高考的考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以前,我国高考都是一张试卷,2001年以后开始发生变化。这其中原因很复杂,但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各地教学质量不一样

由于经济、政治的原因,不同地区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在扩招以前,教学质量的不同影响还看不出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各地教学质量的差异逐渐明显。如果一张试卷,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就表现非常突出,而且相同分数在不同省份考取的学校层次不同,导致教育的不公平。

第二,教学改革的需要

全国统一试卷虽然好,但是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也就是在教学方面大家也需要齐步走。这对于部分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地方是个阻碍。因为对于部分地区来讲,希望通过教育改革,体现地方特色有的是要提前学习。在这种不同的教育目的和背景下,就产生了课程改革,进而形成不同的高考试卷。

当然,不实行统考,从一定意义上就模糊了各地的教学质量的差异,因为不能比较,从而看不出好与坏。

其实高考录取率的高低,并不是与教学质量直接挂钩,而是与招生指标直接挂钩。一些地区之所以相对高考容易,比如说北京考生,那是因为北京很多高校在北京投放的招生指标多,使得北京的学生最后录取分数相对较低。

那么这些高校为什么要低分录取北京考生,也不录取其他省份的高分考生呢?

我们以北京市高校为例谈谈。首先,作为我国高校的特色,一般高校所在地对于本地招生都有一定幅度的优惠,这种优惠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多;而是招生分数相对较低。这是对所在地的一种土政策,所有高校都一样;其次,是因为所在地高校需要从所在城市获取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经费资源、政策资源,在获取这些资源的时候,政府就会提出照顾当地的要求,高校也就不得已而为之。再次,北京之类的考生虽然绝对分数并不高于其他省份的考生,但是考生的综合素质可能高于其他身份的考生,北京考生虽然分数不高,但是其他方面,比如视野较开阔、思维更活跃等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在高校的学习。

不过,现在又有些人开始提倡全国统考了,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感觉高考省内的前百名,很少有人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凭本事考的北大,清华,为什么要去上中科大?

不仅前200名不远中科大,前500名选中科大的都不多。如果你是清北的分数,选了中科大,很多人都会觉得亏大了。

中科大实力毋庸置疑,部分学科强于清华北大。但她有两大劣势…

地理位置不行,地处合肥这个二线城市,失分不少。

选大学不仅要看大学实力,所在城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科大迁往合肥后,江湖地位骤降,不仅与北大清华差距拉大,浙大,上交都已完美超越。甚至身后的,南大,人大,武大,科华,中山也有赶超之势…

中科大“偏科”

中科大尽管在学术研究,科技领域优势十足,但人文学科偏弱甚至缺失影响了中科大的综合实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清华大学的人文学科却进步明显,比如清华的法学曾经十名开外现在已经可以排进全国前三,极大弥补了偏科的短板。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如果中科大能与人大合并,也许综合实力可排进前三,但现在高校合并潮已过,尤其是跨省市合并也不现实。

以上两大劣势限制了中科大发展,再者中科大也比较低调,所以不太受学霸欢迎也能理解。

OK,关于高考为何不统考和高考为什么考不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东艺术校考时间正式敲定,青岛设省外高校艺术校考考点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2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