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论语前面都要有子曰两个字

快收藏 论语二十篇,每篇的篇名原来是这么来的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为什么论语前面都要有子曰两个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子曰为什么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2. 子曰和孔子曰的区别
  3. 为什么论语前面都要有子曰两个字
  4. 为什么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都用子来取名

为什么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一个人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仁”,也就是人生正途。

“克己复礼”是春秋时代的一句格言。两千多年来许多学者把这四个字分为两半解释,“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己,“复礼”是实践礼的要求;合起来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但仔细分辨,问题就来了:一、欲望一定不好以至于必须克制吗?二、欲望若是随人性而来,则人性岂非具有恶的成分?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在此,“克己复礼”不是分两半说的,而是要合起来看,一气呵成。我认为“克”做“能够”讲,“克己”是能够自己做主,“复礼”是实践礼的要求。一个人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仁”,也就是人生正途。如此一来,就不必担心“欲望是善是恶”的问题,却把焦点转向人的主动性与负责性。

若“克”只是“克制”,“克己”说明自己有问题才需要克制;“复礼”则代表“礼”是善的,“己”是偏恶的。“己”与“礼”对立,这就很接近荀子的“性恶论”了。如果人性是恶的,孔子还能够说出“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样的话吗?所以,“克”为“能够做主”,显示自我向善的动力,可以主动负责地安排人生,这才比较符合孔子的原意。

有人怀疑,“克”可以作“能够”讲吗?当然可以。《大学》里有“克明峻德”这样的话,意思是“能够去昭明自己高尚的德行”。《论语》里类似的用法也出现好几次,譬如“恭己正南面”,“行己有耻”,“己”都放在第二个字,克己、恭己、行己是类似句法。因此,“克己复礼”是指人应该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去实践礼的要求;因为礼的规范是群体的秩序与和谐不可或缺的,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其中已经包含了“克制欲望”的意思。

后面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走上正路要靠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前有“克己”,后有“由己”,更显出人的主动性是行仁的关键,我自己自觉自愿去行善,去做该做的事,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别的考虑,这样才有所谓的道德价值。

接着,颜渊又请教有没有具体的做法,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古人对“四勿”很重视,许多古代图画以四只猴子做代表,第一只猴子把眼睛蒙起来,“非礼勿视”;第二只把耳朵遮起来,“非礼勿听”;第三只把口遮起来,“非礼勿言”;第四只把手放后面或放在前面抱拳,“非礼勿动”。“四勿”做到了,你就可以慢慢靠着自己内心的力量,化被动为主动地走上实践礼的人生正路。

子曰和孔子曰的区别

孔子曰就是孔子说的意思。

《论语》中的"子曰",除了个别章节有"孔子曰"出现,孔子之言,皆以"子曰"标明都是指孔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也是对老师的尊称。如子程子,是说程子是我的老师之意。春秋之时,百家争鸣,诸子层出不穷,数量众多。为区别儒家经书所出现的"子曰",诸子之书,无论自著,还是弟子记述,都是"某子曰"。如"庄子曰","韩子曰","墨子曰","孙子曰"等等。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奔腾的年代,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为什么论语前面都要有子曰两个字

因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孔子说的话前加“子曰”。

论语里面的子曰都是指孔子,孔子的弟子说的话就会单独写弟子字加曰;比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什么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都用子来取名

据文献记载,周代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来是其中一种爵位,作为一种称谓保留下来,成为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之人的尊称。古籍中常见到这种称呼,如《左伷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之思想家诸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他们都有姓有名,人们之所以在姓氏后加“子”来称呼他们,其实是对他们表示尊敬之意思,如《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学生对孔子之敬称。

后出现“夫子”之称谓,它在“子”基础上更郑重之称呼,是对年老有德行、有声望之人尊称,多用来指老师。孔子是古代最伟大之教育家,故也被称为“夫子、孔夫子”。如《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就是孔子学生曾皙对他之尊称。

好了,关于为什么论语前面都要有子曰两个字和子曰为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原来我们一直误会了孔子的意思 子曰的真实含义是这样的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