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人字号的取名规则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古人姓名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古人字号的取名规则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名人的名字含义和来历和故事
1、【李白】
诗仙“李白”,其字为太白,名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以浪漫主义风格诗篇闻名于世,其名存在两种说法。
第一种为其父其母吟诗作对时,幼时李白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定下,以“白”字比喻李花的高雅圣洁。
第二种则是源于其母生产李白之时,太白金星入梦,根据梦境取名,代表吉兆。
2、【杜甫】
诗圣“杜甫”,其字为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诗篇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名中的“甫”字,《说文解字》中表述“甫者,男子之美偁也”,在古时主要指俊美男子之意,是对男子的一个美称,男孩起名就可用此字,很有文化涵养。
3、【苏轼】
苏轼,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北大教授李志敏对其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可观其能力之非凡,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名中的“轼”字,源于“登轼而望之”,象征踌躇满志、抱负远大,原指车前扶手,作为人名,也表有默默无闻、扶危救困、伟大无私之意。
4、【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具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婉约词派代表之一。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名字尽显大家闺秀之风,清照两字婉约清雅,与其诗词风格契合融洽。
其字易安居士,指“易天下乱为安定,不久是思安”之义,表达出了词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很有感染力。
文言文中人名表述的规则
古人会起很多“称呼”,用于不同的场景
古人讲求“礼”,也就是规矩,尊卑上下分得很清,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所以,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称呼,以此作为区别。
对于“单名”来说,就是除了姓之外,只有一个字的名字,直呼其名的一般都是长辈对晚辈、尊位对卑位。
比如《论语》当中,孔子叫弟子的时候,直接就是“求”、“点”、“赤”等等,不用加上“姓”。
比较特殊的就像弟子问孔子的时候,称呼其弟子有时候也是直接像孔子一样直呼其名,这是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
而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之间是平辈,称呼的往往是“字”,不带姓名。
古时候的“字”取得时间是在成人之后,“名”比较早,婴儿出身三个月就可以取名,但是“字”要在成人礼的那一天来取。一般都和“名”有关。
比如说诸葛亮,其名是“亮”,他的字就是“孔明”,二者是有关系的。这种关系在古代很明显,但是因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些称呼和字词的含义有所变化,所以有些关联已经不能太好地理解了。
比如诗人“屈原”,实际上是名是“平”,“原”是他的字。“广平曰原”,所以他的字“原”和名“平”是有关联的。
这种称呼一般用于关系较好的朋友之间,也是比较客气的说法,表示亲昵和尊重。
顺带一说,古人有时候称呼一个人会把姓名和字连在一起,顺序是姓、字、名。很多古装剧都犯过错误,因为是顺序是姓、名、字,这是不对的。
如果关系更亲密一点,是不称姓名和字的,直接叫“小名”,比如很多人就称呼曹操为“阿瞒”,就是这个道理。
晚辈称呼长辈的时候,要用尊称,一般也称“字”。
比如称孔子为“仲尼”或者“仲尼父”,一般不会直接称“孔丘”。
古名人除了本名外,为何还有字,号等之类的称呼呢
《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古人除了名,还有字,名是确定你这个人叫什么,是出生以后就会获得的个人徽记,所谓取名分彼此;字是成年以后才会获得的,字是对名进行深度阐释,所谓取字别尊卑。名,一般用作自称、谦称,小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都要自称名。字,一般平辈之间都互称字,小辈称长辈、下级称上级的时候,要叫对方的字,不能提名,以示尊重。
根据时代不同,“名”可以是单字,也可以是双字;“字”都是由双字组成,其中有一个核心字和“名”之间必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或者与名意思相同,或者与名的意思相近,或者与名的意思相对,或者与名所用的字同出一个典故,或者对名进行补充。古人的字中常插入一个代表家族兄弟排行的固定字,比如伯仲叔季、元次少幼等。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
孔鲤,字伯鱼,鱼和鲤是同类词,伯是他的家族兄弟排行。
班固,字孟坚,坚和固是同义词,孟是他的家族兄弟排行。
赵云,字子龙,取自《易经》原文“云从龙”,子是对人的美称。
王维,字摩诘,取自佛教菩萨“维摩诘”的名字。
李商隐,字义山,取商朝伯夷叔齐义不事周,隐退首阳山的典故。
姜维,字伯约,取自《小雅》“絷之维之”,絷和约近义,伯是他的排行。
名和字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取字是非常郑重的一件事。除了名和字以外,古人还另一个称谓,那就是“号”。与名、字不同,号是可以自己随意取的,而且取号的规则也非常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根据自己的籍贯,也可以根据某种典故事或事物。号的数量也不受限制,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号,理论上想取多少个都行。比如我们熟知的古人的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是地名,他曾居住过的青莲乡。
贺知章,号四明狂客,四明是地名,狂客是他自己给自己的评价。
陆游,号放翁,意思是自我放逐的老头,是晚年时对抗战灰心而取的。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一共六个一。
名、字、号,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而来的一种称谓,体现的是我们的文化特点,同一个人有着不同的一面,在历史、审美、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虽然现在我们的名字已经从简,但多了解一下古代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传承自己的文明。
古代人的各种姓,名,字,氏等的区别和用法
一、姓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二、氏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姓与氏是什么关系呢?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三、名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四、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名与字是什么关系呢?广义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义的诠释,也可以是名的内涵的发挥。
五、号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一般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也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由于号可自取和赠与,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然而,近代、尤其共和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通俗解说“中国人”的姓、氏、名、字、号。“姓”是家族的标志,“氏”指家族中的某一支,“姓”“氏”只在先秦有分别,秦之后基本合一。“名”和“字”分家一直到共和国之前,“名”是正式场合下才使用的,“字”是朋友之间日常称呼的,因为古人觉得直接称名字不太礼貌,称呼“字”就比较礼貌,也显得亲密一点。“名”基本上是由父母起的,“字”可以是成年之后由尊长起的,也可以自己起的,或朋友赠与的,而且一般有文化的人才会取“字”。至于“号”,一般由自己起,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朋友起的,也可能是崇拜者起的,这些人觉得直接称呼“字”依然不礼貌、不够恭敬。有号的人不仅是高文化,而且往往社会地位也不低。
古人字号的取名规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人姓名冷知识、古人字号的取名规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