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高中课本真的那么重要吗

夭寿了 1000年后的历史课本居然长这样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请问大家高中课本真的那么重要吗和高中课本建议不建议买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请问大家高中课本真的那么重要吗以及高中课本建议不建议买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上高中之后,初中的书可以卖了吗
  2. 上高中前自学一遍或预习一遍理科的课本有用吗有必要吗
  3. 请问大家高中课本真的那么重要吗
  4.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优缺点

上高中之后,初中的书可以卖了吗

作为一个参加过两次高考高考的人的忠告:如果你还想考大学,如果你还想考好大学,别扔,都有用。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的相关经历和建议。

一、我的经历

我第一年高考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有很多,其中有最让人痛苦的就是数学和英语。两门课都进入了瓶颈期,不论怎么考,不论试题多难多简单,都卡在了101分上下。我努力刷题,努力背英语都没有办法改变,最终高考也是如此。

复读后,我遇到了几位我们这里一高的退休老教师,真的是受益匪浅。他们明确提出了问题的症结在于基础不牢。让我把英语和数学的初中高中所有教材全部找出来,从头开始认真做每一道例题,研究每一个概念,背每一个单词。其实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觉得初中知识早已经会了,太简单了。但是老师们严厉的告诉我,一高140分左右的学生一抓一大把,他们的复习也是从初一教材开始的。只有把基础打牢固,才能有千变万化。

后来的结果,证实了老师的言论和策略是正确的,我英语数学都提升了二十分。

二、打牢基础知识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书不能扔。

基础知识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很多学生不断的刷题,刷卷子,但是很多时候还是频繁的犯同样的错误,这不是马虎,其实还是基础知识理解不牢固,有瑕疵。

尤其是英语和数学。这两个最容易让人忽略初中知识的掌握。现在我对我的孩子也是如此要求,效果也很好。每年期末考试前,老师们都会领着学生复习,我也会给孩子布置看概念,写例题的任务,制定每天学习计划,每天提问基础知识,找些基础试题让学生做做,看看掌握情况。每年孩子成绩都有提升。

初中教材,千万不要扔了,越是被小看的知识点,越容易出错误。想上好大学,初中教材丢不得。

上高中前自学一遍或预习一遍理科的课本有用吗有必要吗

非常有必要!

以数学为例,高一第一学期要学两本书,必修1.2。期中考试以前就必须学完必修1.

数学老师都知道,必修1是高中数学的灵魂,后面所学都最终要归到必修1的涵数思想上面。而高一学生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高中科目增加,难度加大,课程进度很快,学生不做预习,很难在半学期的时间内适应高中学习并学通所有的科目。数学难度也加大了,这么短的时间怎么能学通呢。很有必要假期预科。

我女儿就是在假期预科了数学,以至于开学后,数学相对轻松,后半学期,第二学期的数学一直都比较轻松。140多,最少120多。但假期贪玩,没有预科理化生,理化生一直都比较差。很后悔!

奉劝各位,预科没有错!

请问大家高中课本真的那么重要吗

谢邀:高楼大厦平地起。从下往上,知识也一个样,由浅入深,层层叠加。下面有缺陷,上面加上还能牢固吗?所以说非常重要。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优缺点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凭空形成,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探究学习要求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深度学习,而教材中的每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如何处理课时有限、课程容量大与探究学习之间的矛盾?这是教师使用统编教材面临的最大挑战。

要迎接这一挑战,必须把握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和特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统编教材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设计意图不同,因此两者在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上各有特点。我们这次大赛使用的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意在“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采用通史方式,中外历史分编,按时序组织学习专题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知识。

根据这种设计意图和编写特点,教师在用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教学时,就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把重点放在历史发展脉络、阶段特征,以及最能够体现阶段特征的史实上,其他内容可以少讲或者不讲。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要有取舍。

二、历史教学内容的取舍

历史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大部分师范生初上讲台面临的问题。很多同学讲课时往往想把教材中的内容全教给学生,每个知识点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想把所有的内容讲清楚,结果是一个都没讲明白,学生听完不知所云。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立意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课重点,重点内容可以补充典型史料、历史细节,设计学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非重点内容起铺垫作用,可以用概述法,目的是讲清重点内容的来龙去脉。把什么内容定为教学重点,主要取决于教学立意。

三、历史教学的立意

什么是教学立意,学界有各种观点。我认为,教学立意简单讲就是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新课标的术语叫家国情怀。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家国情怀,这是教学立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从外面硬加进本课教学,而是从本课内容自然生成的。怎么生成?精选一两个重点知识,补充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中体验过去人们的生活、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善的作为榜样,恶的引以为戒。如果能达此目的,教材中的知识点讲多一些,讲少一些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怎么讲。这涉及教学方法问题。

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目前新教材的容量与课时不匹配,所以我主张课堂教学最好是教师讲述和学生活动相配合。纯粹的探究教学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列时间。常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能够把一节课的内容讲明白,在此基础上把重点内容转化为学生活动,其他内容用讲述法,为重点内容的学生活动作历史时空背景的铺垫。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不讲?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立意,在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如果一节课的教学能做到详略得当,内容准确,内容之间有逻辑,有故事、有情节,能吸引人,能引发学生思考,就算是成功了。

五、统编教材的使用

前面提到,统编教材容量大、语言高度概括。这是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教材的优点。要把几千字、几万字才能说明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等,用一两句话,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在教材中表述出来,这需要很高的史学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历史教材由教育部组织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史学专家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国家各相关部门、中学等各个方面的代表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多轮修改,我们现在看到的教材已经不是编写者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国各方代表集体编纂的成果。教材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保证历史内容的科学性。教材中的历史概念、术语力求反映学术界的共识,史料选择力求典型、贴切。

同学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用好课文和各种辅助栏目的史料。对于初上讲台的同学们来说,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概念、术语尽量用教材中的表述,不要自己创造发明新概念和术语。

比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导语中提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第1课中说“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在本次教学大赛中,有同学讲这节课时,用了一个新概念,“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这就不准确了。教材中的表述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力求反映客观历史、符合学术界的共识。多一个词,少一个词,或者顺序颠倒,都有可能曲解原意,违背历史的科学性原则。

第二,如果自己对所教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不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结构来组织教学即可。

课程标准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提出,可以按照学科大概念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这需要建立在对所教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例如,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材分四个子目: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有同学对这课内容重新作了整合,教学中分为三个部分呈现本课内容:秩序的崩溃,秩序的酝酿,秩序的重建。

秩序的崩溃,讲的是列国纷争、华夏认同与经济发展;秩序的酝酿,讲的是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和百家争鸣;秩序的重建主要是讲各国的变法运动。其中蕴含的逻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引起人们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考,提出各种解决办法,于是出现百家争鸣局面,酝酿出重建秩序的各种方案,然后出现各国变法运动,重建秩序。春秋战国的历史是按照这种逻辑顺序发展的吗?如果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很清楚,显然不会得出这样的认识。所以我说,如果自己对所教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不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第三,首选教材各种辅栏中的史料,教材中的史料不足以说明问题时,再找课外史料。

统编教材在“史料阅读”“学思之窗”“问题探究”等栏目中都提供了史料或其他类型的材料。这些史料大部分都是编写者根据本课课文叙述的重点精心选择,经过多方审核、调整、修改,具有典型性、可靠性。教师需要认真阅读理解这些史料,了解其与课文所述内容的关系,与本课教学重点的关系,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历史认识。

总之,对于师范生来说,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把教材内容读懂、读透。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史料还原教材概括性语言背后的史实,充分理解所教内容。然后,根据教学重点精选最重要的史实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非重点的内容,就用教材中的话概括叙述即可。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内容连贯、详略得当、有故事、吸引人,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关于请问大家高中课本真的那么重要吗,高中课本建议不建议买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中学课本怎么又叫 数学 了,记得我上中学时叫 代数 啊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1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