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食品管理卫生防护技术规范

强制性国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 出台

大家好,冷链食品管理卫生防护技术规范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冷链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图片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冷链食品管理卫生防护技术规范和冷链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图片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冷链食品管理卫生防护技术规范
  2. 全国科普日防疫知识宣传
  3. 三证一报告指什么冷链物流
  4. 冷链八不准是什么

冷链食品管理卫生防护技术规范

第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具备条件的,应在企业厂区入口外设置冷链食品入厂预检区,预检区应方便工作,并设置明显的文字标识、标线及围档。

第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在厂区入口设置查验岗位,专人从事冷链食品入厂查验的相关工作。该岗位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衣帽、一次性医用口罩、胶手套等,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和面屏。

第三条进口冷链食品应查验“三证一报告”(即:道路运输证、海关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和“川冷链”平台追溯信息。无“三证一报告”的,一律不得入厂,并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处置。企业不得采购无“川冷链”平台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辆驾驶员及随行人员7日内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码;登记运输车辆驾驶员身份证、联系电话,到达时间等信息。运输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及随行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不能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

第四条冷链食品应查验供货方生产经营许可、资质,产品合格证,手续不全的一律不得入厂。登记运输车辆驾驶员身份证、联系电话,到达时间等信息;督促完善“川冷链”平台追溯信息。

第五条进口冷链食品(冷链食品)装卸作业人员应落实戴口罩、体温监测,作业时戴胶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货物入库完毕后,应对工作衣物消毒、注意手卫生。

第六条企业应如实登记相关查验信息,并对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对登记不准确、不完整的信息,应及时修改完善,相关资料和记录应至少留存2年。

全国科普日防疫知识宣传

当前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近期国内福建等地相继发生本土疫情,加之两节将至,人员流动量大,聚集性风险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给大家整理了新冠疫情防疫宣传小知识。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勤洗手。要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的水或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洗手液。

2、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口。

3、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或用手肘挡住口鼻。

4、用餐请使用公筷,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水杯等。

5、室内保持通风,定期做好消毒清洁。

6、不食用野生动物,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7、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02

做好个人防护

1、少聚集。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避免到境外和中高风险疫情地区探亲旅游。

2、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应按规定佩戴好口罩。

3、与他人保持一米社交距离。

4、健康码。公共场所请主动出示健康码并配合体温检测。

5、查核酸。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核酸检测。

6、出现发热、发力、咳嗽等症状请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选购冷冻冷藏食品时,避免直接接触,不采购不明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

03

科学防疫、正视疫情

1、应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

2、主动学习科学防疫知识,强化防护意识。

3、客观理性对待,做到不大意、不松懈、保持信心,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

三证一报告指什么冷链物流

三证一报告指海关检疫证明、通关证明丶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包括产品、环境、从业人员),凡不能提供合格证明的,一律不准上市销售。

主要是预防新冠疫情的传播,将传播源堵在源头,因此,对冷链食品实行入库前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未报备的,不得上市,并执行三证一报告制度。

冷链八不准是什么

对违反提前24小时报备、配合集中监管、进入集中监管专仓检测消毒、使用“山东冷链”、索证索票、分区存储、亮码销售、严格执行全省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等八项要求的进口冷链食品企业,一律停业整顿,公开曝光,纳入诚信体系,实施联合惩戒;致使疫情扩散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刚刚,大连这个平台紧急上线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36060.html